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新时期文学,主要指“文革”结束后在中国文坛迅速兴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对此三种文学,评论者很多。我认为,新时期文学不仅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新时期文学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要比它的文学意义高得多。中国新时期文学诞生在十年动乱刚结束这一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历史转折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无疑赋予了新时期文学以重大的社会命题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无疑也使得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社会、文学与…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期,是指自1976年10月开始至今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新时期寓言文学空前繁荣发展。文章从寓言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寓言理论研究成果的丰硕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推介与论述,并揭示了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0世纪最后一个年代。中国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伴随历史脚步,中国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一些贴近生活、揭露时弊、贴近民生的文学门类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和繁荣,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造,因为有了它们的发展和繁荣显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灿烂辉煌。本文将分三部分评析杂文、随笔、微型小说,从而向读者展示新时期文学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城市小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的隐匿,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复出,以及在世纪末城市小说表面繁荣的现象进行分析,勾勒了中国当代城市小说运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随着 2 0世纪的历史的一页翻过 ,“新时期文学”在经历几番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留下了一片绚烂与丰硕之后 ,也跨越了历史的门槛。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进行一番全面梳理和深刻反思 ,不仅是当代文学史建设的需要 ,更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呼唤与期盼。众所周知 ,“新时期文学”是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政治浩劫之后 ,在一片文学的荒漠上生长与繁衍起来的。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政策上的改革开放 ,不仅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 ,也为文学繁荣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造就了当代文学史上云蒸霞蔚的景观。新时期的作家们在创作上不再受“左…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新时期文学,主要指"文革"结束后在中国文坛迅速兴起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对此三种文学,评论者很多.我认为,新时期文学不仅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新时期文学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要比它的文学意义高得多.  相似文献   

7.
巡视当今国内文坛,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宛若红杏出墙,格外地红火。面对日益庞大的散文创作队伍、蔚蔚大观的散文作品,我们不能不对散文创作的繁荣刮目相看,不能不思考启动散文繁荣的契机和动力。一、新时期的散文的“繁荣”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作品,新时期的文学当然也是这样。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新时期中,各种文体都在反思和借鉴中调适演进,都希望尽快突破这黎明前的沉寂,并以使伎者的身份屹立于众义体之中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格调。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标准都…  相似文献   

8.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徘徊的十七年——有限的现实主义:挣脱了绝望的十年——反现实主义之后,迈进了自身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生机的新时期文学阶段——深化的现实主义。而作为特定历史产物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就成为这一新的文学时期的开端。至此,文学逐步走上了复苏繁荣的路。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都有它的特别的际遇,那么“五四”时期便是中国新文学繁荣的黄金时代。翻阅现代文学这一段历史的人,都极为重视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结束了封建时代旧文学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现代文学的第一章。这个时期,不仅成为新文学的第一个收获期,而且孕育了中国整整一代新文艺工作者。下面,对于五四时期新文学的繁荣原因试作一些探索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以粉碎“四人帮”为历史的转捩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新时期的发端,中国人民迎来了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作家们的文学观念、思维方式、创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再到“探索文学”,文学园地里呈现出一派纷繁杂沓的景象。“多样性”、“丰实性”、“多边探索”、“多元走向”……这样一些字眼,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对新时期文学的现状和态势的概括和描述。新时期文学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有着社会、历史、时代以及文学本身的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中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嬗变,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新时期文学的审美理想有哪些新变?对此应当如何评价?这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规律,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学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新时期文学的审美理想新变,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变更,即发生了从“英雄”到“普通人”的位移。长期以来,文学创作的目光集中在英雄人物身上。这一方面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火与血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急风暴雨的改天换地的斗争中,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文学创作理应描绘他们的风姿,讴歌他们的业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13.
<正> 新时期文学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出现了一股探索的势头。文学自身不满足于现状,对伤痕的抚慰,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变革,对那写不完的“问题”的剖露等等,在新时期文学的风雨路上,都以各自不同的效应展示了自己的实绩,但都在文学难以自满的驱动下变成了一段有迹可寻的历史。纷繁的现实生活,使文学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求、扩张和更新的欲望、作家在以深邃的理性的目光审视历史和现实,试图在这  相似文献   

14.
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进行分期的历史命名,究竟是采用"年代",还是"时期",实际上取决于文学运动与社会发展的多重关系.从区域文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运动在其阶段性发展中,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文学"、"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这样的历史命名.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力强盛的文明国家。尤其在文学领域中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其中诗歌达到了高度的成熟,成为我国对建社会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繁荣既有外因更有内因。有必要从历史条件、社会基础、人民生活、文学传统等方面对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作一点探讨和研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李唐王朝,王长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或隐或显地显示于现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中。其产生一方面根源于中间观点、历史与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但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分析,表明:尽管西方的荒诞文学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但新时期小说户荒诞意识的产生有自己独特的现实、历史及文化背景,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精神线索与内在的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7.
隋唐妇女与文学研究本世纪曾有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配合五四以后的新妇女文学的发展而出现的 ,第二次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研究的繁荣而出现的。隋唐妇女对推动隋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改变风气的作用 ,并在文学传播中充当了特殊的角色。隋唐妇女文学除了包括女性作家的创作外 ,还包括作家对女性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宗良、韦平同志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简史》是一部论述从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开始到新时期文学之初半个世纪中出现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的著作。全文从工农兵文艺思潮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和“五四”文学的历史联系,对新时期文学的惯性冲击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历史功过进行了客观评价。本文仅是全书的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工农兵思潮发生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先锋这一词汇在由军事范畴至文学领域扩展的语义嬗变中沉淀下来,前沿、对抗和开创等语义成就了始终推陈出新、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先锋性。当我们着眼于活跃在1980年代的文学群体,可以看到,在西藏与上海两个远隔千里的地理空间上,有一群在新时期文学现场实践着的先锋性创作的青年群体,包括小说家、编辑和评论家,他们共同的努力成就了先锋小说的文学浪潮。对先锋小说的历史进行重探,有助于探查新时期文学话语体系中先锋语义生成的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