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立 《甘肃教育》2013,(22):96-96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地区的封建王朝。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地区)建都立国,号称大金。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国,翌年攻占开封,隔年灭北宋。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清代前期统治西、北地区的政策和措施,做初步探讨。 一 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着藏、维吾尔、蒙古等少数民族。清代前期,清王朝为加强对这些民族的统治,在中央政府中特设了理藩院机构。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一六三八年(崇德三年)更名理藩院。最初只管理内蒙古诸部事务,一六四四年(顺治元年)清朝入关后,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稳定,其  相似文献   

3.
蒙古统治随着征服领域的扩大,开始接触到拥有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在西域,为了利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逐渐形成了各种宗教兼容并蓄,给予宗教僧人优惠与尊重、豁免宗教场所之赋税等宗教政策。但是,由于蒙古的法律(包括其习惯法),在许多方面与其他被统治民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伊斯兰教法有许多不相融之处,产生了包括宗教矛盾在内的许多矛盾,使西域地区反抗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4.
新疆近现代政府对哈萨克族的统治张岩一、清朝末年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设立的统治机构清朝于1757年统一新疆后,即于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府以治理,由于其官府设于伊犁,故称伊犁将军,惟其所统疆域尚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内,而镇道则划为郡县...  相似文献   

5.
历代王朝根据文山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于内地的统治政策。秦汉至唐宋时期,对文山地区重在羁縻而约束不足,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且制度性特征不明显;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势力日益深入文山地区,统治逐渐向纵深发展。这些统治政策的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文山地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历史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也应看到,其本质上仍是一种"以夷制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的民族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6.
西晋据有宁州不久,遂改变两汉以来在宁州的治策,改而施行强硬的镇压政策。以后宁州的政局出现动乱,宣告两晋在宁州的统治以失败告终。除政策失误外,两晋统治宁州失败还有未处理好与宁州大姓关系方面的原因。南朝继两晋之后统治宁州,由于南朝自身衰弱和宁州地区长期动乱等方面的原因,南朝对宁州地区的统治,大部分时间是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两晋、南朝时期,宁州地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民族的融合却出现了深化的趋势,乃至形成了新的地方民族白蛮。  相似文献   

7.
元代山西地区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山西地区就是中原汉地农业生产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对于河东山西的农业生产,元统治较为重视。随着元朝在北方统治的逐步稳定与人口增加,山西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恢复发展,不仅基本满足当地的日常需要,还对大漠南北的军需民用提供过大批食粮。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中国大片河山,成为日本统治的沦陷区.日寇在沦陷区除了进行大屠杀,治安强化运动,军事清乡以及奴化教育外还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妄图达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本文就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统治就是单纯的阶级统治,其实,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为了在理论上全面理解政治统治行为的真实含义,在实践中避免把政治统治等同于阶级统治、暴力镇压的简单做法,吸取世界各国在政治统治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本文拟就政治统治行为的含义以及它在政治统治过程中的地位、历史类型和政治统治行为的艺术等问题,试作如下初探。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统治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为了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保护和巩固大革命成果,而进行了恐怖统治(包括政治和经济).它的实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退了国内外反革命的进攻,解除了革命的威胁.形势的好转使恐怖统治成为多余的了,但罗伯斯庇尔却没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立即取消恐怖,反而把恐怖统治引向极端,从而导致了雅各宾专政的覆灭.  相似文献   

11.
蒲津桥所在的河东地区既有本小利大的盐业资源,又有利于粮食生产的肥沃土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经济富裕之地。开元年间,唐政府投巨资在蒲津渡修建了当时黄河上惟一的一座固定式浮桥。这座铁桥的建成使得唐政府能够把河东丰富的物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其统治中心长安城。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关东军在侵占察南、晋北和绥远之后,围绕着对这三地区的统治方式问题,日本陆军中央部与关东军发生了分歧。中央军部主张将三地区作为特别区纳入华北伪政权的统辖之下,而关东军则主张对三地域合并统治,建立“蒙疆”政权。最终陆军中央部不得已只得承认关东军做成的“既成事实”。关东军之所以坚持将三伪政权合并统治是由于蒙疆地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出于建立起维持该占领区经济基础之需要。  相似文献   

13.
周倩倩 《家教指南》2022,(3):131-138
吐蕃统治下生活在河西地区的吐谷浑人分两种情况:一是早年弃蕃归唐而来的旧吐谷浑人;二是跟随吐蕃对唐作战来到河西的新吐谷浑人,因而导致了吐蕃对两者不同的统治方式,以及在吐蕃统治之下二者不同的生存样态,新、旧两类吐谷浑人分别聚居于瓜、沙两地,生存境遇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已经发展成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备方面为整个封建社会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各种制度和政策等等,都是以后各个朝代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本文专谈思想方面的发展,即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地主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地主阶级如何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统治,对认识地主阶级乃至我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如所周知,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半岛过程中,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分别给以不同的政治待遇,保持不同的关系,亦即实行所谓“分而治之”的统治办法。确实,“分而治之”是罗马统治意大利半岛的主要方式和手  相似文献   

16.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与金朝南北对峙.金初,为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实施重北轻南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地域空间上的"重北轻南":其二,是指人才选用上的"扬辽抑宋".这项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北移与发展.本文对金朝重北轻南政策与中原文化北移的关系进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夏时期(1038-1227年)是敦煌石窟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笔者曾在专著《西夏文物研究》和一些论文①中,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探讨.但因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歧说,非澄清不可,故结合一些新资料、新思考对西夏开始统治瓜、沙的时间问题进行再探讨,因为这不仅是个时间早晚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敦煌学上一个重要问题--1036至1070年间是否存在过统治瓜、沙州的回鹘汗国以及西夏史、回鹘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后期陕西行省是金朝后期最重要的军政合一性行省之一,自贞祐三年八月设置于京兆府,至兴定三年,称陕西行省。自兴定三年后,陕西分置京兆、平凉两处行省,分管陕西东路与陕西西路军政事务。作为陕西五路最高军政统辖机构,陕西行省发挥着军事、行政的双重职能,在金后期对陕西地区的统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