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学术为业>是马克斯·韦伯一篇著名的演讲稿,不仅展现了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与危机,还深刻阐发了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韦伯一方面看到官僚化对德国大学学术自由传统的破坏,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必然性,他呼吁教师做到价值中立,认识到理智化过程的两面性,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职责,实现自己内心的积极自由.韦伯的大学现实质上是现代性中的大学如何维护学术自由的问题.对当今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师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自由及其限度——《高等教育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是学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的最高准则之一。那么,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自由是无限度的吗?美国高等教育专家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中从学术自由的合理性基础、学术自由与价值中立、学术自由与宗教和政党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具有独到的见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自我塑造”作为德国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发端于康德的自由与自然的二律背反,费希特沿着康德的道路用“自我”设定“非我”将其思想进一步体系化,为德国现代大学理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席勒则用游戏审美来调和自由和自然之间的悖论来建立“自我塑造”的美育途径,洪堡用“由学术达至修养”及其认识论回答了康德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理念是推进美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对学术自由理念演进过程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学者赋予源自德国的学术自由理念更多的社会实践意义。在《走出象牙塔》一书中,德里克·博克对学术自由理念进行了新的探寻,通过分析其探寻的缘起、途径。进而反思现代大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我们全面的理解现代美国的学术自由理念提供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睿 《华章》2011,(23)
作为界定与意识形态而言,当代美国大学是多样化的.美国大学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从一些重要的美国开国元勋们对学术机构的影响;到19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学术院校的运作与正在改变美国的漩涡式的经济和政治事件保持了一定距离;德国研究型大学的模式迅速地在美国传播;美国现代大学的政治进步主义、国家政策与依赖无党派专家方面的自由主义法则的重新转向奠定了知识基础;六十年代自由派与左翼派的较量.纵观美国大学意识形态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学术多样化,追求真理,尊重自由大学的传统,并非保守派,亦非左翼自由派的理想.杰弗逊的理解处在大学核心的这些理想亦是他的"文化共和国"愿景的核心所在;洪堡的自由派大学亦被看作传承自由、自由探索和不懈追求真理的方法.在校园中坚持这些理想所做的努力,应被致力于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真正大学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学者们在谈论他的"理解社会学"时,多从新康德主义学派那里寻找其思想渊源.事实上,对新康德主义哲学思想的借鉴,只是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实用主义方法论的一种实施.在这种借鉴的背后涵纳的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方法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本文从"理想类型"这一"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的提出及特征和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所表现出来的多元论倾向这两方面解析其"理解社会学"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7.
一 自人类有大学开始,关于大学精神的探索和论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众多论争又伴随着大学人文教育的变迁浮沉。远的不说,自近代以降,从英国纽曼的“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到德国洪堡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中的“独立自由”精神。到我国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之“学术自由”;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报告》,到芝加哥大学的《名著阅读》,到本世纪我国大学逐渐开设的综合性的人文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废墟中的大学》作者雷斯丁提出了自己对现代大学的理解,他认为现代的大学已在废墟之上,大学最终经如何发展,他提倡在原有的废墟之上将大学发展为一个新的"各抒己见的共同体"。而在《大学之用》中作者克尔认为应当发展一种巨型的多元的大学才是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那么大学究竟该如何发展?在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以及纽曼的自由教育之后我们又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大学理念,是朝着美国所源起的争创"一流"的大学理念,还是我们有我们自己更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韦伯所处的时代,德国古典大学的优良传统、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日益面临资本主义官僚制的冲击,在资本与权力的影响下,大学应恰当应对,才能既继承大学的传统精神又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论及威廉&#183;冯&#183;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时,往往浮现脑海的是诸如“现代德国教育制度奠基人”、“古典文化及语言哲学大师”等名衔。教育学家们仍津津乐道于他所主导的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语言学者们也不遗余力地挖掘着他的哲学论著。然而,在德国史著作中.作为德国自由主义代表的思想家洪堡却被淡忘了。他早年的政治作品,《论国家的作用》,甚至在作者的故乡德国。最初也未引起很大关注。燃而,该书所表述的关于自由、人性、教育、国家限制的理念在思想史上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所展现的不仅是德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缩影.更对以后世界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这本著作又被称为自由主义的《大宪章》(Magna Charta)。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论国家的作用》这一作品的评析,略探洪堡的国家理论及其政治思想,为更好地理解近代德国自由主义思潮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classical concep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associated with Wilhelm von Humboldt and the rise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has a quite specific cultural foundation that centres on the controversial mental faculty of 'judgement'.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roots of 'judgement' back to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through its heyday as the signature feature of German idealism, and to its gradual loss of salience as both a philosophical and a psychological concept. This trajectory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general shrinking in the scope of academic freedom from the promulgation of world-views to the offering of expert opinion .  相似文献   

12.
柏林大学的改革是以洪堡为代表的德国知识分子展开的。洪堡改革中提出的大学的任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大学应坚守的寂寞与自由的两项原则,不仅使柏林大学焕发了新的活力,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大学的发展,对后世的高等教育影响极大。重温洪堡的大学思想,深刻探析洪堡大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内涵实质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的力量:影响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大学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一批论说大学理念、大学改革的思想家,其中的主要者如康德、谢林、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面对18世纪德国大学的糟糕状况,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1767~1835)从其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在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筹建了柏林大学,通过国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19世纪的德国大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制度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及以柏林大学为样板的所有德意志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是19世纪德国大学的现代转向的标志,是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最为本质的制度保障。"编外讲师"到教授的晋升是通过"大学学部提名"、"直接磋商"、"政府任命"等三个步骤实现的,是德国学者进入学术生涯的起点,"编外讲师"的存在对19世纪德国大学的学术兴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洪堡大学理念:阐释、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堡大学理念是西方大学史上经典的大学理念之一。洪堡理念,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自19世纪以来就成为指导大学发展的圭臬以及判断大学成熟与否的定律。从历史源头阐释洪堡理念,从现实世界把握理念时代发展蕴义,对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大学自治与国家干预、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教学科研与服务相统一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阐释并发展洪堡的大学理念,同时透过洪堡理念框架进一步思考大学理念的基本问题,这对更好地把握大学和大学理念的本质以及办好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自由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基础是由大学的本质和使命决定的,也被大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所印证。美国学术自由思想深受德国学术自由传统的影响,在充分借鉴并广泛吸取社会生活和制度中的许多共同主张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学术自由思想和以终身教职为核心的较为科学完善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柏林大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化身。在洪堡等人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柏林大学创建以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柏林大学致力于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进而实现由科学达至修养的目标,通过卓越人才的汇集和自由之风的形成赢得了“现代大学之母”的美誉。柏林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promoted as 'a place from where to speak'. Academic freedom is examined as a crucial value in an increasingly uncertain age which resonates with Barnett's concern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overcome their 'fear of freedom'. My concern is that the putative university space of freedom and autonomy may well become constricted by those who would limit not just our freedom to speak but also our freedoms to be and to do. Without academic freedom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o might be able to fly, will not be permitted to fly. I review issues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free speech raised especially by Berlin, Voltaire, von Humboldt, Mill, Milton and Rorty. I discuss problems raised when free speech is heard by others as harmful and offensive to their beliefs and values. I offer a set of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university may envision itself as a space of freedom, pluralism and tolerance. Finally, I reflect that the university, of all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should be the one which best serves its society as 'a place from where to speak'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