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的记载有抵牾之处。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科举选士制度和书籍的大量生产与积聚,是书院起源的两个主要动力。中唐时期江州陈氏创办的东佳书堂聚书授徒,开放办学,是我国早期书院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从唐代江西桂岩书院和东佳书堂来看,科举是促使书院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举与家族书院联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唐后期维护家族稳定和提高家族声望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从早期江南三书院看书院教育、科举制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鼎峙江南三书院,尤其是东佳书堂(义山书院),乃我国早期书院发展的规范化的标本。早期书院始终普遍存在修德(家传教义)应试(期取青紫)的双重使命,书院教育与科举制度是有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家族和陈立夫家族都是有名的大家族,对中国政治影响很大。在有权势的大家族中,蒋家和陈家关系非常密切。蒋氏家族能有以后的兴旺发达,得缘于陈氏家族。蒋氏家族对陈氏家族很重用,陈氏家族对蒋氏家族忠心耿耿,两大家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6.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作《江州濂溪书堂记》,赞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将其当作有宋匡扶孔孟"道统"第一人,并把"濂溪书堂"看作此千载不传"道统"之教育载体。因此,"濂溪之学"的说法自然为后人所接受。但作为首位理学家书院讲学象征的"书堂",其具体的相关事迹却一直未被系统发掘和整理,以至于后世学者间或有疑。本文将对此作些初步的、尽可能全面的整理与考证,以期进一步明晰濂溪书堂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是湖南人。然而他却因爱“庐山之胜”而终老江州(宋江南西路江州德化县,今为江西省九江市)。他母亲和他自己的坟墓以及他所创设的濂溪书堂也都在江州。因此也可以说他是属于江西的。就他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来说他是属于中国的,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分析了《陈省华神道碑》和《陈尧佐自制墓碑》对于研究陈省华、陈尧佐乃至整个陈氏家族的学术价值,指出二碑证实了省华、尧叟、尧佐、尧咨等陈家主要成员聚莽河南新郑的史实,纠正了宋元文献关于陈氏家族历史记载中的众多错误和疏漏。  相似文献   

10.
具有学校功能的书院,有"聚书"、"聚徒讲学"和"习礼"这三个"要件".乃古代"留意斯文之地方贤士大夫"所为的一种学校模式.其产生的年代曾长期有争议.建于唐代的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于二十多年前,在江西已发现有确实的证据.东佳书院(东佳书堂、义门书院)史料的发现,已使书院起始于唐代成为中外教育史学界的共识,而后又发现了多处,如桂岩书院、景星书院、施肩吾书院(石室书堂)、都官书堂等等.近年有人又提到了丰城的罗山书院、进贤的栖贤书院亦建于唐代,然而这两所书院当时(唐代)是否已具有学校性质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录》转引自南宋王《野客丛书》;实则王氏此条材料乃“蹈袭”北宋《蔡宽夫诗话》而来,并订正了《宋诗话辑佚》辑录此条在校勘上的失误。在甄辨白氏“着绯”不在江州司马任及其“假绯”、“加朝散初着绯”之年代等实质问题,皆能援据典制,结合诗人行年及仕历,并以白诗作为内证。可资治白诗及研究唐代职官、服色制度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都是以“家族”为题材的小说。它们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家的衰败与人的发现。但由于二者在家族文化的建构与家族继承关系,以及烟酒文化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不同处置,因而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即儒家文化与多重结构的杂种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陈之立国,学者们多关注陈霸先与王僧辩、北齐势力间的纠葛,却鲜有人涉及王琳在陈氏立国道路中的意义.王琳实力盛极一时,他勾结北齐,两次挥兵东下,与陈氏相抗礼,尤其是王、陈的两度交锋:"江州之争"、"芜湖之战",更说明陈氏得以击走王琳,建立并巩固其新生政权,与其赢得南方土著阶层,特别是其上层代表土豪洞主的支持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书》启圣,太极象天,卓尔元公,实牖宋贤。”①李肖聘先生之论,提示了这么一个线索:就湖湘之学而言,据籍所载,其源当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之畔。作过多年地方官吏,曾辗转于江西、湖南、广东等地,所到之处皆著政声。四十五岁时,迁国子博士,为虔州通判,路过江州,爱悦庐山美景,在莲花峰下小溪旁买下田土,营建书堂。对友人潘兴嗣说:“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依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②。准备以此处作为将来引退传道之地。晚年果定居于此。因书堂取营道故里濂溪…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是晚清三家《诗》的集大成之作,他广泛吸收前辈尤其是陈氏父子汇辑之成果,网罗佚文遗说,对于三家与《毛诗》之异同详加考释,断其是非,义据精确,使《集疏》迥出诸前辈之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敦煌所出侯莫陈琰所撰《顿悟真宗要诀》多个写本,是禅宗北宗早期重要文献。关于这一文献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版本、形制及蕴含的佛教思想等方面,而从作者侯莫陈琰本人的角度进行研究则着力不多。新出北朝隋唐时期侯莫陈氏家族墓志,为研究侯莫陈琰生平提供了新的史料,而石刻中揭示的其家族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对理解《顿悟真宗要诀》的背景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清初大批闽广移民入川,贡川陈氏家族是入川移民的一支。文中以丰富的史料,令人信服地追溯贡川陈氏家族在闽西的源流,有助于研究中华民族的移民史,推进闽川两省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是中日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是两部家族叙事的经典作品。分别描写了中日传统家族的败落历史。因为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的手法、个人的经历的迥异,造成了两部同名小说的封建家族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两部小说都以家族关系和婚姻情况为叙事的轴线。巴金的《家》,婚姻的故事成为整个大家族败落的纵向条件和追求个性的解放。岛崎藤村的《家》,婚姻的悲剧促使家族溃散的病症和默默承受的苦果。巴金的《家》着重描写了家族长幼之间、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岛崎藤村的《家》重点描绘了家族兄弟间,在"负欠"的观念下,相互帮助或者争斗,都把整个家族推向了败落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立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金粉世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立场,着力用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否定无价值的东西;一种是以《家》为代表的新文化立场,着力从新文化的高度批判家族及其文化的弊端;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白鹿原》等为代表,主要站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立场,着力弘扬家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