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实拖过程中,有关"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很多。以前我们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现在有时又过分强调了"过程",而对"结果"的正确与否轻视甚至忽略。应该说,徐斌老师和秦文老师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但又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和"结果",在新课程的层面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把握?这恐怕不仅是两者间如何平衡,而更重要的是和我们现有的评价机制如何有机结合。这是值得广大老师讨论的一个话题。 争鸣稿件请寄: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王伟收。E-mail:waUece@21cn.com。电话:(025)83700943。 我们将陆续开展类似的讨论,欢迎老师们提供争鸣话题。  相似文献   

2.
杨远东 《四川教育》2004,(10):31-31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平均数"应用题.他在引导学生弄清了"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的理解,布置了一道练习:某车间有两个加工小组,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机器零件12个;乙组有4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机器零件16个.  相似文献   

3.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诵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读错,有的是理解性原因,有的是知识性原因,而有的仅仅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据此,可以把误读分为理解性误读、认知性误读和视差性误读。  相似文献   

4.
由于能够理解的原因,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在建国近50年后才第一次编入普高、职高语教材。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该怎样成长?是成为“通才”还是成为“专才”?本刊第六期《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实,“通才”和“专才”之争,不只关乎教师的成长方向,更关乎教师的培养模式。本期我们发表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意在将讨论引向深入。老师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怎样看待“通才教师”、“通才”应该怎样培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等等,是这次讨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王越 《辅导员》2009,(19):5-6
“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和技能……因此,我们要把“合作”这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视为“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鲜花开满了齐鲁大地,我们来到了全国基础教育的一方热土——杜郎口中学。踏入这所创造中国教育神话的校园。去真切地感受鲜活的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领略了教师“零参与”课堂的精彩。由改革之初的“35+10”到后来的“40+5”,再到今天的“45+0”,“杜郎口模式”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效课堂的标志性符号。在我们看到的课堂中,老师将时间全部交给学生,由“小老师”主持学习活动,学生们随意地站着、  相似文献   

9.
王辉 《江西教育》2010,(4):36-37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涉及很多公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探究公式由来的过程”还是很难落实到位,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浙江省“教改之星”毕宏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正式进入乘法学习的发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知乘法的由来,经历乘法的发现过程,探寻乘法的意义,真正实现变教为学。  相似文献   

11.
【镜头回放】“左右”教学让我们左右为难。 一次数学教研组活动中.担任过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位教师提出一个困惑:一年级下册的“左右”这一内容真难教。是左是右?不仅孩子们辨不清.作为教师,我们也是“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2.
答: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而对于孩子来讲,创造活动的驱动力则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即探索未知的新东西的欲求。正是因为有这种对表达未知世界的企盼,才使创造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在想象的世界里漫游,把内心的幻想和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于是多姿多彩的童真世界在笔下呈现。孩子最喜欢想象,也最善于想象,在其绘画主要形式——“自由画”里面,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福建泉州,“全国第二届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这美丽的海滨城市举行。邓偲娟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的“走进厨房学识字”。  相似文献   

14.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由于其设置理念与传统备课不同,容易引起老师们的误解,要么将其视为老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把它看作是不伦不类的东西。张汉林老师在2007年曾经发表过系列文章论述这一问题①,最近看了李惠军老师的文章②,感觉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此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P869)中对“落英”一词的解释是:“名词,落花”。这个解释无可厚非,“落英”确有“落花”之意,但编者紧随其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句:“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6.
王亚娟 《上海教育》2007,(6A):49-50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在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一直是新课程的难点问题,但从“862”初中历史课的情况看,它仍然是三维目标的薄弱环节,问题比较集中。我认为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确立这个层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案例: 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出示“132—98”和“376—199”两道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莹 《江西教育》2012,(Z2):75-76
钱金铎老师的教学大家给出了各种赞誉。细细品味之后,我觉得"朴实"两个字更适合他,朴实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演绎,然而朴实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教育追求……纵观钱老师的教学我  相似文献   

19.
1课程——教学事件的展开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一个个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学事件的展开恰恰就是课程的实施。构成教学事件的主  相似文献   

20.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个体素养和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这一点是教育界的共识。在教育实践中,师德建设常抓不懈,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师德建设实效性还不高,师德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整齐划一的师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密切相关。实际上,不同学段、不同生涯阶段的教师由于教育生活不同,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具体的教育内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