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俊杰 《物理教师》2001,(11):11-13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1 )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 1 )临界角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激光光学演示仪、全反射水槽实验器、三棱镜、装有水的烧杯和一支小试管、不透明塑料…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情感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光密和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②掌握临界角和全反射条件,知道全反射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知识要求: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交流电及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能力训练: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尝试逆向思维;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培养动手实验、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创新在科学方法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及应用解决措施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与多…  相似文献   

7.
全反射(教案)范静华(河北省丰润县第二中学,064000)【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3.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4.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5.解释自然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  相似文献   

8.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假设一分析推理一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推理,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完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假设-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推理,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完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设计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张晶 《黑龙江教育》2013,(Z2):35-3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2.
“动能定理”探究式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创设、模拟和再现了一种类似科学探索研究的情境、途径和过程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 ,采用“猜想—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 ,并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研究中的艰辛和欢乐 .在教学中侧重知识的形成 ,主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并激发其探究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线为 :提出问题→科学猜想→数学推理与分析归纳→实验验证→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提问复习 ,引入研究课题1.提问复习功、动能的概念及其公式是什么 ?哪一个是过程量…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感觉到学生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方面显得较差,动手、动脑不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影响了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其他能力的养成。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应是广大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的取得,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了解并掌握矩形的识别方法.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初中化学教学里 ,有许多化学反应和实验现象 ,学生要通过看或做化学实验才能掌握 ,并且对化学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所以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一开始就要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师生要共同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 ,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创新能力。一、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验观察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细致的感觉活动 ,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领会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条件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化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由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等方面人手,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实验目的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构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学生首先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一,引导学生把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应思考为何要开展这一实验,然后去把握相应的实验原理.如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探究.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同样为铁制品,有些易生锈,而有些难以生锈.如涂上油漆后的铁制品不易生锈,而裸露在外的铁制品则易生锈;置于干燥处的铁制品一般不易生锈,但置于潮湿之处的则易生锈.为何会有如此现象呢?铁生锈和哪些因素相关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事件背景展开猜想与假设:铁制品生锈有可能和空气、水及其他因素相关.然后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探究铁生锈条件,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8.
本教学设计通过角色扮演建网络,树正、纠偏、巩固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推理,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完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说明“玻意耳定律”是高中热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从实验入手 ,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进行科学猜想 ,探求物理规律 ,得出科学结论 .在形成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三个教学环节中 ,应以形成知识为重 .目前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知识形成 ,偏重知识应用 (重在解题 )的倾向 ,这种倾向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在老师引导下积极思维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探究物理规律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 .另外 ,精心安排教师引导内容 ,精选例题 ,精讲内容 ,通过个别例题概括出一般思路 ,训练学生推理、判断能力 .因此 ,本课教学过程主线设计为 :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规律→练习巩固→概括对规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实验定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通过实例剖析掌握实验定律的应用 ,由此概括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知道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 ;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 .能力要求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2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德育要求通过观察光学现象、做光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2 .难点 :法线的建立 ,漫反射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并进式实验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教师首先提问 :“什么是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