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家境贫寒,1987年,16岁的我初中毕业后辍学了。辍学在家的我很不安分,想通过自学诗歌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经济的捉襟见肘,使我难以自学下去。1989年,我毅然背起书本和秤杆来到武汉,开始了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在自学时,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见到别人学英语,自己也学英语;见别人搞文学创作,自己又跟着搞文学创作……总之,那时我这也想学,那也想干,结果三年过去了,蜻蜒点水,什么也没学到。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我报名上了西北新闻刊授学院,使我重新认识到:一个人在自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个自学目标上,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自学才会有收获。从此,我重新调整了自学计划,同时,还积极练笔。当我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周济 《新闻记者》2002,(10):54-55
进入21世纪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如果不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是通用的英语 ,应该说是缺少了一门基本修养 ,也就像跛了一只脚。但现在较普遍的现象是 ,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新闻单位后 ,靠业余自学或进修 ,似乎很难再学有所成。学习一门外语本身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加上自学或进修又横着一道道门槛 ,所以目前在职的中青年新闻工作者 ,尤其是第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中 ,掌握英语者的比例就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感到把自己业余自学英语的经过和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未必没有益处。犹憾一件往事我做了一辈子新闻工作 ,但离…  相似文献   

4.
正六十年前,我考取北京大学东语系,攻读日本语,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当翻译。在校期间,我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门功课,一边认认真真地做好繁重的党、团工作。自己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到同学们的一半。但毕业时的成绩单上,四年十八门必修课的考查、考试全部满分,成为东语系建系十二年来第一个"全优生"。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也为日后几十年的翻译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并且立志要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或通讯员,我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们自然也就成了我自学时不见面的老师.我在贵刊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在此,对你们这些甘作“人梯”的编辑表示衷心地感谢. 虽然我自学有了不少收获,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而使得自学感到很吃力,我很想系统地自学一下新闻专业本科的课程,但是不知道究竟开设了哪些课程,每门课程需要哪些参考书,在哪里可以买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全面推开以来,无数没有上大学的人圆了大学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新型教育制度,符合宪法规定的"鼓励自学成才"的要求,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希望工程".随着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和对档案事业投入的加大,档案管理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档案馆应成为自考助学的基地.  相似文献   

7.
叶浅予自传     
1922年我15岁时,高小毕业,投考杭州的中学.吸取前一年投考第一师范失败的教训,这次考了三个学校.除一师之外,还加考一中和新办的盐务中学.结果,一师仍然落榜,一中和盐中皆被录取.父亲认为盐中是盐运使衙门办的学校,毕业后找工作较有把握.我也想,进一中,毕业后虽有利于升大学,但父亲经商,不一定能送我进大学,于是决定顺从父亲的意愿,读盐务中学.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28日,我拿到了盖有“郑州大学”和“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印章的新闻专业毕业证书。三年的自学考试,数不尽的汗水,使我这个失去上大学深造机会而始终做着大学梦的人,终于圆了大学梦。上中学的时候,我梦想做一名记者。可是中学毕业时,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从此,梦破灭了! 1989年3月,我成了河南新闻函授学院的一名学生时,已经39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上课通常安排在周六和周日,而我家距离上  相似文献   

9.
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谷裕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读完谷裕博士的《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我才真切体会到,自己在学习德语文学的途中走过多长弯路。30年前考大学时,我填报的专业志愿是"法国语言文学"——当时想,既然有可能读大学,就得好好珍惜机会,学习不太有条件自学的小语种。但德语也是小语种,为什么没报德语专业?  相似文献   

10.
蒋剑翔 《军事记者》2009,(12):59-60
我17岁高中毕业去部队.这是人生的一个机遇.一个亮点。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读书时一向成绩很好,当班长,当团支书,当学校团委副书记,中学阶段就在省《湘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我很喜欢读书,可高巾毕业了,书也读到头了。那时没大学可考.于是就一心想在写作方面发展一下.  相似文献   

11.
吴博 《记者摇篮》2007,(8):89-89
孩提时,常听到长辈夸我:这个孩子真有个性。我当时虽然不知这笔划较少的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但我潜意识懂得:他们是说我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正是在这种个性的呵护下,我念小学,进初中,读高中,上大学,毕业后又走进令人心驰神往的  相似文献   

12.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甘肃新闻刊授学院于2月10日正式开学。甘肃新闻刊授学院是受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托,由甘肃省新闻研究所和兰州大学新闻系联合举办的一所辅导性大学。学制为两年,共开设十三门课,其中公共必修课四门:中共党史、哲学、  相似文献   

14.
两个多月前,我告别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说起大学生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往事。
  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编导班全体聚餐后,班主任拿出一叠文稿,对全班说:“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入学的时候,我让你们每个人列一个计划表,写出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的规划,现在你们都要毕业了,我会把这些计划表发到你们每个人手中,但是在发之前,我要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人生在世,命运难说,有些事也全由不得你,只能顺其自然,上下求索。我年幼时,由于家贫,直到11岁时才走进了小学三年级的教室,当时连加减乘除几个符号都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却梦想将来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初中刚毕业,即当了一名大兵,而且一当就是20年,从此便将那上大学一笑置之。然而在已进入了“不惑之年”时,谁料到,竟奇迹般地踏进了西安交大校门,当上一名佩带白牌的大学生。当我坐在课堂上时,还在想这是不是在做梦。因此那些年小自己10多岁的老师,一日三鞠躬,诚惶诚恐,唯怕对老师不敬。毕业之后,孩子也大点,工余饭后,闲暇无事闷得慌。于是便异想天开,又鬼使神差地在田畦般的方格纸上耕耘出了一片处女地。当第一篇稿子在西安晚报变成铅字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收获的欢乐便不断地从飘香的字行里流溢出来,生命也因此而赋予了新的内容,人生价值也随之加重了砝码。  相似文献   

16.
林慧玲 《图书馆论坛》2005,25(2):216-217
自1987年司法学校毕业留校,我从事图书馆工作至今整整17年了,从当时的无奈接受到现在的无限热爱,心理活动也经过整整17年了。从青春少女到现在中年妇女,我把我的青春热血,理想和信念都洒在图书馆这片热土上,但作为这所学校的历史见证人,我得到的回报很多很多,感悟的东西也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7.
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记者,奉命去采访一位有贡献的中年女科学家,他们的对话如下: 记者: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请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 女科学家: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学研究全靠自学,我以为自学也可以成才. 记者:(愕然)听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项科研项目。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 女科学家;看来你并不了解我的工作.我一直致力于这个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只是又有了一些  相似文献   

18.
我是通过自学,已以取得大专学历的中学教师,上新闻刊院并不是为了巧取文凭,而是为学点真本事,通过一年的学习,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新闻刊院的教材,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给我自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一边学习,一边实习,取得了好成绩。例如,我通过学习,在学校办起了油印小报,聘请了五位小编辑和十几名小记者,自己任主编,按照学的方法办报。我们办的《红蕾报》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表扬。我多年想办报,但不会办。上刊院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还有,我原是报  相似文献   

19.
看着我桌上依次摆放着自己亲手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再看看自己几年来上百篇见稿的剪贴本,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感激之情。这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就仿佛是一层层楼梯,扶我入门,使我进步,激我前行!1993年7月,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原某部的一个连队担任排长。习惯了军校生活的我突然来到战士中间,工作训练之余总觉得无聊,好像缺少些什么。于是我就试着拿起笔来写些自认为是“新闻”的稿子寄往报社,本想自己有大专文化作根基,在报纸上登几篇文章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20.
我叫李建生(常用笔名字文杰),今年26岁。原来居住栾川县狮子庙乡朱家村,是个残疾青年(小儿麻痹后遗症).自学写稿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给了我力量和智慧,身体健康情况也大有好转. 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因为是疾残人,未能参加高招考试,准备深造的理想变成泡影.想找个教学的事,得到的回答是:“好身体的还轮不着,那能挂上你的号!”正当我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希望的时候,亲朋好友提醒我发挥在学校爱好写作的长处,学写稿子。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进行采写,居然被一些报纸和广播采用了。越写越想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