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三喻     
离开站了20余年的中学课堂且渐行渐远之后,每每回望,很多感慨。我总问自己:课堂是什么?一总是作为听众和看客,坐在课堂里,那是无法体会课堂的真谛的。记得大  相似文献   

2.
妙喻三则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深奥的道理、陌生的事物会因为一个比喻而简洁明了,生动清晰起来.比喻犹如童话中的魔棍,具有点石成金的奇特功能.在文学作品中,比喻的大量出现,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那些精致美妙的比喻更是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令人过目不忘,咀嚼再三,体会到其间的意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3.
妙喻三则     
“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这是《圣经》上记载的耶稣教训门徒做人的话。直到今天,许多基督教堂仍悬挂“作盐作光”的条幅,以勉励广大信徒。妙喻是耶稣传教成功的一大秘诀,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引人注目,人们靠巧妙的比喻来解开心中的“死结”,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一、委婉的妙喻一次,钱钟书对想拜访他的英国女士说:“假  相似文献   

4.
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难忘的是那痛快淋漓的“三拳”—— 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相似文献   

5.
6.
付进 《文教资料》2007,(33):77-79
三喻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教学多元化发展。在三喻文化背景下,教学中的角色泛化。三喻文化共存,势必产生新的教学观,有利于缩小代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读书三要     
书籍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打开书橱,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的宇宙,是一个浩瀚的海洋。足不出户,就能够徜徉于万水千山之间;素未谋面,就能够相对促膝款款谈心,如坐春风般将经历世纪风雨、贯通神州异域的传世之作,纳入怀抱之中。成人读书,主要为了用书,希图借助知识...  相似文献   

8.
读书三味     
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每当闲暇,我总是关闭电脑和电视,摘下累人的面具,卸下应试的镣铐,坐拥仅容膝的书斋,沏一盏清茶,捧几卷书,拂去心头的尘埃,用心和书去交流。在浓浓的书香中,独享着一份难得的寂寞和充实,守候着一湾宁静的心灵之港。等清茶和美文一起下肚,心就醉了。在读书时,你没有经历过,你可以放飞想像,你无法评议,你可以保持超然,你还可以痛苦享受,享受欢乐。读史可以明智。读史,更是在读人,在读指挥。当所有的刀光剑影都化作了尘埃,被风吹散之后,当所有的恩恩怨怨与喧嚣都归于寂静之后,只剩下了治乱兴衰的规律和洞穿千年的指挥,还在…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忌     
读书是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真正要把书读好,能够化书本中的知识为自己的营养,还要做到"三忌"。一忌蜻蜓式"点水"。浅尝辄止,所得必然肤浅。二忌蚂蚁式"搬食"。忙于搬运、储存,读而不思,食而不化,结果收集虽多.也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种境界:“吞、“啃、“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三题     
情感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折射,它既打上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更体现着道德和理想的高下.我们虽然不能以“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来抑制人们的情趣爱好,但也不可放荡无羁,纵其邪恶。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个文明社会,谁都必须在法律和首先的规范下,修养自我,做个“堂堂正正”的人。选择读书做学问作为自己的情趣.可以说是人们的一大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三法     
肖锋 《语文新圃》2009,(12):8-9
秋冬季节又来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读书时辰。不知道是因为气温的原因,还是因为每到这时候.万物衰败,落叶遍地,群山尽染,特别容易让人感伤,易引发人的幽思,总之.这个季节非常适合冷静地读一些书和读一些冷静的书。年终岁末,在精神上进点补,以免来年闹“粮荒”、“饿肚子”,也算是人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三语     
少年读书如春山柳风,乍阴还晴,光移影动。虽风脚难捕,但穿花过蝶,自带一番香色; 中年读书如耕稼山农,身健手捷。但数口衣食在肩,专注稻菽不敢稍懈它顾。虽少逸趣,然秋籽登场却遍蕈珍珠; 老年读书如种花养草,茉莉也罢,牡丹也罢,月季也好,文竹也好,随缘求趣,花人相乐,悠然见山。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三篇     
正~~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境     
清末评论家王国维先生,曾精辟地总结读书的三个境界: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此对照,我的读书三境,也别有一番滋味。一境:书山有路难觅径我最初读书是因为我妈妈的“威逼利诱”。妈妈说读书可以陶冶性情,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软硬兼施,逼我读书。由于不是出于自愿,我开始读书时总有逆反情绪。每当我把书一扔想溜之大吉时,都会被“千里眼”妈妈发现,继而被耐心地训导所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记得有一次,我听烦…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三益     
也许是小学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谆谆教导,已记不起从什么时候,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品味着书籍沏成的清茶,我的心在书中散步,心中的梦在书中漫游;品味着书籍煮成的咖啡,我的心在书中陶醉.心中的梦在书中邀游;品味着书籍酿成的美酒,我的心在书中敲击,心中的梦在书中神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三忌     
我认为;读书有三忌。一忌先存警戒心,二忌先存敬畏心,三忌先存功利心。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三戒     
功朱 《小读者》2011,(6):43-44
读书之主要目的,是为了增知拓识、闻道明理,以不断提高素养。清代诗人袁牧说得好,"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我以为,人们若要真正把书读好,须做到如下"三戒"。  相似文献   

19.
20.
读书三记     
只因为有你的存在,我的世界才这样丰富多彩。——题记,选自习作《给书的一封信》你要问我和书的关系,那就是四个字:亲密无间。小时候,我是被爸爸诱惑着读书;上了小学,我经常主动到书店偷读;现在则是我们一家三口抢书读。今天,我就来晒晒发生在我身上的读书趣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