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阳美 《考试周刊》2012,(10):79-81
省略是一种自然语言现象。动词短语省略近年来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省略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英语并列句中。动词短语的省略有两种条件限制,即句法省略和语义省略。由于句法限制不能完全允准动词短语的省略,在语义限制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略的动词短语实质上一个动词的代形式。  相似文献   

2.
存在句(NP1+V着+NP2)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句尾的存在主体(NP2)在句法结构上常常是一些表示无定性的数量短语、专有名词①、光杆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少数抽象名词或短语,但是不能省略或不出现。以谓语动词(VP)为中心,探讨不同的谓语动词和存在主体之间不同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以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往有关省略结构的研究较少关注语序这一要素,本文通过英汉日动词省略和谓语省略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日在省略结构上的差异与语序密切相关。由于语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两种省略类型——顺向省略和逆向省略。在区分认知机制和句法机制的前提下,就日语而言,虽然顺向省略符合认知机制,但当句法条件满足时,其省略结构会由顺向省略转向逆向省略。在跨语言验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语序是跨语言省略研究的重要因素,是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5.
在谓宾对象介词短语中,介词所标记的是谓词宾语指涉的对象,标记对象的介词一般是“对”或“对于”。蕴涵这种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谓核动词具有[+施加]的语义特征和[十黏连谓宾]之句法特征;它包括“形式动词”、“‘于’缀动词”、“允准动词”和“示显动词”四个次类。谓词性宾语则具有[-受事赋值]和[-致变]两个语义特征,它可分为“心理感知与评述动词”、“动作动词”和“形容词”三类。介词所标记的谓宾对象,须具有[+受涉]、[-倚变]和[+拒载]三个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因受谓核动词的制约,既有施事题元角色,也有当事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允准”动词同时带有宾语和补语两个成分作动词后成分的条件,是在补语前复制这个动词。动词复制结构中的动词均由及物动词构成,其后可以接论元和补足语。这个结构可以改写成“的”字结构,但是我们只能从句法上去看待这种转换,能转换的表明能复制,但不能从逻辑上去等同二者的语义。另一方面在“显性句法”中,运算系统CHL都与π和λ相关,从词汇序列LA和运算结果来看,由“是”和“像”构成的动词复制结构句法是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省略结构的儿童语言获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汝亚  石定栩  胡建华 《中国语文》2012,(3):211-224,28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儿童省略结构的获得。本文所讨论的省略结构指的是"也是"结构、"也+情态动词"结构以及空宾结构。这三种结构在汉语生成语法有关的讨论中常常被笼统地称作VP省略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前两种结构的句法语义表现和英语等语言中的VP省略结构比较相似,因为其解读遵守平行原则,即要求省略部分与先行部分的句法和语义对等;而空宾结构的表现则不怎么像VP省略结构,因为其解读可以不受平行原则的制约。支持这一分析的证据来自我们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4岁儿童和成人解读"也是"和"也+情态动词"结构遵守平行原则,而解读空宾结构不受该原则限制。该项研究还发现3岁儿童还不具备区分这三种结构的能力。本文认为这三种结构的解读涉及句法和语义的跨模组运算,而跨模组运算能力的成熟要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这一研究结果为语法发育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给我"动词短语句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短语“给我”加上动词短语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意义。表示加强语气、表达说话人意志的一种,我们称之为“给我”动词短语。“给我”动词短语句无论在句法语义上,还是在语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为正确使用介词短语“给我”,有必要对其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句法语义限制和语用类型作分析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义语法的理论方法,秉承句法位置对短语分布具有选择性和限制性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探讨状位对述宾短语的选择限制,本文研究述宾短语VP1+O[n/v/a]在句法结构“S+VP1+O[n/v/a]+”中作状语所需的句法语义允准条件。文章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述宾短语作状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判定述宾短语作状语的三种方法:基于O的直接判定法、基于VP1的直接判定法和句式分解优选判定法;其次,考察了述宾短语作状语时述语动词与宾语之间的韵律组合特征.阐明了状位述宾短语的四种分类方法:归纳事实、述宾双向选择、交集合一运算和概念词性参照;最后,文章把状位述宾短语分为感性类、知性类和意志类三大类,每类又分别包含四个小类共十二小类的语义类型,得出的类别可为自然语言处理构建状位的短语语义模型提供参考,还能为对外汉语教学讲授并操练复杂的句型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动词具有名词功能,是汉语中的普遍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视为名词,而是动词的自身功能。合理的词性认定标准,应是语义句法共同参与。日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句法成为词性认定标准,动词语义的名词非常普遍。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动词除了用作谓语外,也可用作主语或宾语,还可以与名词构成名词短语。虽然动词句法功能超过名词,但这并非向名词转化或其从属。  相似文献   

11.
从“去+VP”和“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的研究出发,根据其语义要素划分出“去+VP”和“VP+去”在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及其类别,归纳出其句法表现形式.并通过“去+VP”和“VP+去”的相互转换和“去”的删减来说明语义对句法形式产生的影响.不同虚化阶段的“去”有不同的语法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去+VP”和“VP+去”可以互换,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中的“去”可以删去,这都是由“去”的语法意义所决定的,二者的相互转换并不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12.
语气副词是表达语气的语法成分,也常常跟语用因素直接关联。语气副词既可出现于动态句子中,也可以用于静态短语中。本文援引“小句中枢说”和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讨论不同位置上的语气副词的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的差异。我们进而认为,按照最简方案下“广义左向合并理论”,语气副词一律都是在语段生成时左向附加上去的,可以附加于VP,vP和TP等多种不同的句法节点,并非必然地附加于句子的最外层。  相似文献   

13.
最简方案框架内二语习得中的句法发展表现为VP,IP和CP三个阶段。VP阶段,二语句法形式主要是词汇投射。IP阶段,二语的句法形式出现了功能语类,系词的习得触发了IP的建立;CP阶段,IP前面的成分如助动词do,is和wh-短语触发了CP的建立,CP是句子的最大结构。IP和CP阶段的句法形式都呈现多选性的特点。母语迁移和普遍语法是影响二语习得中句法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身份犯是指以行为人具备一定的身份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身份犯的研究应该说尚处于起始阶段,特别是对其在共同犯罪领域中的探讨就更显单薄。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构建合理刑法理论体系的必要内容而且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职业认同的概念由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发展而来,在职业发展领域内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研究者对其概念和结构仍有所分歧,职业认同的测量基本可以划分为单一维度和状态分类两种模式。职业认同对个体的职业探索、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成功等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模式、家庭氛围等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诸多方面都会影响个体的职业认同形成状况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族群身份重构是在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记忆重构、族群认同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以来,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的深化,促进了内地移民与丽江纳西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推动了族群身份的重构与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对纳西族的文化变迁及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族群认同、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之间不是彼此消长、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彼此互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和文化身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面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语言是个体自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个体的每一次思维和整个世界观;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语言和文化身份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实生活中文化身份的认同相当复杂,语言并不是文化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18.
职业认同感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感进行研究,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图书馆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民系具有强烈的认同心理,而客家人的这种认同主要表现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客家人认同的心理归属与精神纽带,对文化的认同是海内外客家人追求的根本。客家是一个文化群体,文化是客家民系之根。所谓的血缘认同只能是对某一宗族和亲缘关系的认同,并非对整个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客家民系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是文化而非血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21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就民族认同、自尊与自我认同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民族认同、自我认同与自尊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能够预测自我认同的水平,且通过自我认同影响着自尊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