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将"其用法可分为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六类,其中: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保留了上古中古汉语的一些用法特点,是承接发展的,而介词"将"和助词"将"却有了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宣和遗事》中的例子为例,对第二人称代词"你"、"你家"、"您"、"若"、"相"、"其"做分析,说明它们的用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阅读古籍。  相似文献   

3.
南宋的“说铁骑儿”话本和《宣和遗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载南宋“说话”有四家,但究竟是哪四家,现存文献颇为含混。其中小说、讲史、说经三家已为一般所公认,而另一家却众说纷纷,甚至有人认为,“说话”其实只有三家。本文则对此作了辩正,认为其第四家当为“说铁骑儿”即说“士马金鼓”之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人物故事略作分析,说明宋代说书伎艺对故事特性和形象描写的内在影响,探讨它们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7.
《大宋宣和遗事》是作于宋、成于元的笔记体小说,也是现存最早记载水浒英雄故事的资料,《水浒传》在结构和思路上遵循了《大宋宣和遗事》,但两书在宋江形象的塑造上却颇有些不同,本文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8.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宣和遗事》)是讲史话本,宋代无名氏作。其第一人称代词有“我”(110)、“我辈”(2)、“朕”(36)“吾”(27)、“俺”(7)、“咱”(7)、“咱们”(1)、“某”(5)、“某等”(1)、“其”(1)、“奴”(1)、“奴奴”(1)等12个,详细诠释它们的语法功能和特点,有助于人的了解宋元时期的语言概貌。  相似文献   

9.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的话本小说,也是现存宋元讲史话本中较为完整的一部作品。文章紧密结合作品所处的宗教历史背景,从作品中多处体现的佛道思想及所蕴含的天命观这一方向切入,以实例为印证,试对整部作品进行剖析,来发掘其文学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五四遗事》是张爱玲19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创作,这个短小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则文化寓言,一方面是关于新文化传统的,另一方面则涉及张本人的个人史。张爱玲本人一直不认同新文学传统,对大叙事和新文艺腔尤其反感。作为上海十里洋场的“产儿”,她所真正关心的是作为日常生活的饮食男女。这篇作品带有对“五四”的反讽,一个自由恋爱的传奇,最终演变成“三美团圆”的话本。不过其恰好接续了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题旨,作为喜剧的《五四遗事》正可与作为悲剧的《伤逝》构成对话。《五四遗事》写作发表前后,张爱玲进入新的婚姻,其与胡兰成的关系也彻底结束。而也从此时开始,她与胡之间的“遗事”却不断被投射到新的写作中。张爱玲对男女问题持有非常现代的态度,认为只是两情相悦而不必以婚姻相承诺,这与胡兰成旧派的才子佳人之思奇妙地“错位契合”。及至二人结婚后,胡流徙生涯中幻想着“三美团圆”,才显露出他们之间真实的区别。《五四遗事》可以看做这一系列遭际的“镜像”,在此之后的张爱玲写作中,这些“遗事”多次被调动,缠绕其终身。  相似文献   

11.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宣和遗事》)是讲史话本,宋代无名氏作。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在《宣和遗事》中运用非常普遍,本文从从自称、对称两个方面对《宣和遗事》中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加以来描述。总体而言,其人称代词的礼貌式是自称与对称不同,坚持尊人卑己的原则,呈现出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原《水浒传》成书之前说唱文艺时期的水浒事故,以《宣和遗事》为线索,从多方面总结起来加以论述。梁山好汉落草地址变化的考察;晁盖到宋江,梁山泊首领继承;参照《杨家将演义》等书,看宋太祖传位太宗的烛影斧声之疑及九天玄女降天书;晁盖宿愿、宋江泰山还愿与太宗宿愿、其子真宗泰山封禅,有大胆影射。  相似文献   

13.
“四人邦”在历史研究中,竭力兜售“儒法斗争延续论”的黑货,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同样挥舞“儒法斗争”的大棒,随心所欲、任意褒贬,为其篡党夺权制造舆论。毛主席关于《水浒》研究的指示发表后,“四人邦”千方百计地把评论《水浒》纳入其“儒法斗争”的轨道,随便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判以“尊儒反法”的罪名,加上“宣扬投降主义”的帽子,进行全盘否定。作恶文苑,贻害不浅。他们对于《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的“评论”,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汝南遗事》是一部记述金朝末年战乱的一部史书,该书所记始于天兴二年(1233年)六月六日金哀宗决定迁都蔡州,迄于翌年正月五日蔡州城垂破之时,正好是半年时间。因内容是记述金哀宗被宋蒙联军围困于蔡州时之事,蔡州在隋、唐时期也叫汝南郡故而该书命名为《汝南遗事》。此书实际上是金哀宗被围困蔡州时的实录,说是遗事,不过是作者自谦之词而已。作者自己说:“谨以亲见所闻,撰成《汝南遗事》四卷,计一百七事,冗长不文,故不足取,庶几它日为史官采择。若夫正大、天兴  相似文献   

15.
《玉文正公遗事》是由北宋王素写的一部记录其父旦言行遗事的笔记。据其《自序》,他写这部笔记,旨在记录先你旦作为“太平宰相”辅佐宋真宗时的懿行美德。此书多被当时官、私修史书所引用,因此它成了研究王旦不可缺少的资料。但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书名传本不一,卷数条目有异等复杂情况,加之所记内容未可全信的本身缺陷。故此,本文拟就以上诸问题略作考究,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伤逝》和张爱玲的《五四遗事》都是描写"五四"知识青年婚恋题材的短篇小说,两位作家从不同角度消解了"五四"时代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婚姻。鲁迅较多从社会、外在环境这些方面来消解,张爱玲则从人的世俗性进行消解。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可见出张爱玲与鲁迅的文化关系,两人在思想深层的共通之处。同时,两部作品的不同,又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以鲁迅为代表的"国家大事"和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日常生活"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17.
张僧繇画龙,一点眼睛,龙便飞去。这倒不是说点眼后壁上画的龙便有了生命,但可说明眼睛是传神之物,点上它,画的龙便周身灵动,栩栩如生了。诗文也讲究有“眼”。眼,把诗的筋络贯连起来,文字自会天矫如龙,通篇皆活。当然,作者在下笔时,未必先想到诗文中的眼(也不是每首诗或每篇文都有眼),然而情理所至,加上作者落笔如环,读者往往能在其中找出它的“眼”来,即找出它的关键性的或提挈性的词、语或句来。  相似文献   

18.
19.
《巴黎茶花女遗事》(或称《茶花女遗事》)是最早问世的林译西洋小说。此书出版后,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获得了众多的读者,引起了国人译介西洋文学的兴趣。不仅促使林纾走上了译书的道路,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小说妁繁荣。时人对它有过很高的评价,以为“自林琴南译法人小仲马所著哀情小说《茶花女遗事》以后,辟小说未有之蹊径,  相似文献   

20.
由赵景深先生整理的元人王伯成所作《天宝遗事诸宫调》是现存三种诸宫调中的一种,它尽管是一个辑逸本,但由于在材料的取舍上采用了避熟就生的策略,在主题思想上确立了情乱为祝的基本观点,在表现人物方面成功地运用了散点辐辏的手法,所以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