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借助一些例子,从物品、数字、声色、仪式及祝词贺语等层面分析了中西婚俗中吉祥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对这些表现形式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让人们对体现和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婚俗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传统婚俗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危机.如何实行既富有传统婚俗风格又兼具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婚礼,实现传统婚俗的转型,保护传统婚俗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山西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汉族传统婚俗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其文化内涵以及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探讨传统婚俗的转型和保护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性,源于人类的本能,也是婚姻的核心所在。人类的婚姻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意蕴的传统婚姻婚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传统婚俗文化演绎过程中,我们的老祖先围绕性想出了很多生动有趣、文雅兼备的办法,而且积久成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不仅是民族精神品性、文化面貌最筒约的展示,而且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涵。探讨中国传统婚俗的性文化,批判传统婚俗中违反科学与人道精神的旧规陋俗,充分肯定其中合乎生理科学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容,增进现代婚俗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无疑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婚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婚姻的传承与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都有着重要联系。禄劝彝族纳苏支系传统婚俗礼节繁多,内涵丰富。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云南并在禄劝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较大发展。彝族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在经历了冲突之后,其建构出包含二者的独特婚俗。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禄劝彝族婚俗再次呈现出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强调了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对初中英语有关颜色、动物、姓名及称呼语的词汇的中英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探索。  相似文献   

7.
数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由于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中英数字文化信息内涵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英数字文化信息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数字翻译策略,以减少翻译误区.  相似文献   

8.
陈珩  黎荣华 《海外英语》2012,(3):243-244
植物词汇是汉英语言中一类重要的词汇,而对两种语言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掌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该文分析植物词汇的起源,探究中英植物词汇文化内涵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中英植物词汇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涉及了很多婚俗文化,部分婚俗文化沿袭至今。研究这些婚俗文化对于了解婚俗文化的变迁与社会变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诗经》中涉及的一些婚俗文化,探究当时人们对婚俗方面的普遍观点,以理清我国婚俗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或相同的数字,汉英有着不同的崇尚或禁忌习俗,以及不同的联想和意义,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对比分析中英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英民族的文化心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现今的河湟汉族婚礼中的"冠戴"仪式,与古代冠礼相比,虽简约了许多,但二者在外在形式上有相若的仪规,在深层内质上含相同的寓意,故可断定"冠戴"就是古冠礼的沉淀。除此而外,"冠戴"中"惩治"新郎的习俗实属原始成丁礼中"伤体炼志"的残痕,这为"冠戴"发轫于古冠礼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古人的"冠而婚"思想使冠礼的遗留——"冠戴"内化于婚礼中,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冠戴"实承冠礼之余风。  相似文献   

12.
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礼物馈赠活动,体现了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和互惠原则。具体而言,当地流行的礼物馈曾习俗,在村民交际中承载着尽道德义务和表达感情的双重内容;当地至今仍有的制作和保存“喜帐”的民俗事象,这一习俗是村民家庭社交史中重大活动的真实留存,它显示了主人公人际关系网络的总貌;当地还存在“攀过房亲”这一村民交往中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造就了乡村社会的一种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传奇专集《玄怪录》,虽以记录传闻异说、塑造精灵粉怪、满足大家嗜奇记奇的兴趣为主,但小说对媒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对唐代户婚制度的描绘、对催妆与催妆诗的记录、对古代女子成婚年龄和媵妾制的刻画等,都生动地展现了唐代时期的婚俗习惯和风尚。《玄怪录》包涵着深厚的婚俗文化意蕴,成为展示唐代社会婚俗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新亚拥村哈尼族丧礼调查时,发现死者姑妈家庭在仪式中有特殊的角色。结合新近关于妇女的灵魂守望者角色的研究发现,本文记述了当地有关家族女性神的故事传说,分析了其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结论认为,姑妈这一家族女性神的信仰,使得女性在其特殊社会角色下,在维护父系家族制度和姻亲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先秦时期,婚仪"六礼"便基本确立并被后代所延续,即指"纳采""纳吉""纳征""请期""问名""亲迎"。在这其中,"问名"是颇为重要的环节,多指询问女子父亲的姓氏和血统。在宋代之前,"问名"礼基本被传承下来,宋元时在士庶婚礼中并入了"纳采",明清时期则沿袭了宋元时期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区,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婚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一套极具农村风情的婚俗文化,并由此引发更加突出的农村妇女权益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设计,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文化模式转型之中,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优越于人类已往文化模式的社会状态,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和谐社会体现了亲和、善待自然的审美态度以及人际友爱、和睦的道德诉求,表征了公众自我平和、祥和的精神品格,因而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符瑞兴象诗歌是指依托符瑞物象起兴而创制的诗歌。符瑞兴象诗歌具有叙写对象为帝王、关涉主题为政治、创作目的为颂美的共同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符瑞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符瑞兴象诗歌,其符瑞物象(兴象)与诗歌意蕴(兴义)有密切的关联,符瑞物象规约、决定诗歌意蕴。此外,符瑞兴象诗歌具有寄托、譬喻等"隐"的因素,当诗歌语境丧失之后,出现了"兴义难明"的解诗困惑,这导致了两汉以后符瑞兴象诗歌创作的锐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土家族婚俗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研究,探讨土家族婚俗特色及其文化价值,试图为土家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