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分为原始资料性质的古代典籍和后人的研究性作品两类。由于受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流行阅读趋势、媒体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个性阅读与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出现疏离。以通俗史学为中介,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课堂讨论、比较阅读、考试等方式,把史学专业学生停留于通俗史学作品的浅阅读引向史学研究性作品、古代典籍的精阅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俗史学热正潜在地腐蚀着高校史学教育的目标。面对通俗史学热的冲击,高校史学教育必须寻求相应的对策。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吸收和借鉴优秀通俗史学作品的观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青年学生的史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理性的研究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为史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4.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公众写史,主要是公众通俗写史。它的任务是普及历史知识,没有学术含量要求。进入21世纪,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催生网络写史现象。公众通俗写史,是老百姓自己的史学解读与书写。网络写史最大的贡献在于表达方式的更新,用今日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说历史。公众通俗写史的类型,主要分历史化演义与文学化演义两大类型。公众通俗写史的意义,表现坚持了"以人性写历史"原则,弥补了现行科学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的不足,可激发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丰富了人们的历史知识。也标志着历史解释权与书写权的开放。公众通俗写史存在不少问题,少了专业的约束,多了普通人的胆大;材料有限,深度不足;没有明确的现代历史观作指导。公众通俗写史有一个发展过程,初级境界是网络写史,或讲故事,或搞穿越。更高的境界,应是体现民间精神,用非官方的眼光解释大历史。  相似文献   

6.
7.
当代俄罗斯史学,是指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30多年的史学发展和史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考察内容,应当包括俄罗斯史学危机引发的史学改革、史学转型,以及在改革、转型基础上形成新史学的整个过程。本文针对一种回避俄罗斯史学危机、史学转型,回避俄罗斯新史学形成过程的观点,认为俄罗斯史学的转型是全面的,包括从理论方法到从古至今各个时期具体历史的转型,不是局部的转型;其研究对象应以史学转型为中心,涵括对史学危机和新史学形成的整个过程的系统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所谓"当代俄罗斯历史反思的历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中国史学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激发了新史学 ,并推动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变革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通俗文化中的教师形象这一在我们专业发展话语中缺失的论题,首先论述通俗教师形象对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接着进一步分析专业发展要重视通俗文化资源的理据,然后从通俗教师文本的创作特点着眼探讨教学对策。最后就如何将通俗教师文本用于专业成长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整个中国社会开始了面向现代的转型,传统学术也不例外。就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而言,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自然更加漫长、曲折。笔者以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在20世纪的兴起和复兴,乃是踵梁启超氏“新史学”而起的史学转型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科学化则是此过程的当然实质,是这一过程两个不同阶段的共同内核。  相似文献   

11.
"春风化雨行动"历史教师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研修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实践中,兼顾校本研修和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设置理论学习阶段的培训课程是培训成功的重要一步;行动研究阶段,高效落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和实施,需做到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主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修,注意研修成果的随时总结和提炼。另外培训还重视对学员校本研修动力的激发和保持,强调行动研究中参训教师的嵌入式学习行为,重视对学员校本研修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云豁友议》作为主要记载中晚唐诗人诗歌唱和与逸闻轶事的笔记小说,受到研究唐诗者重视。其中保存了初唐诗人王梵志和其他一些中晚唐诗人的通俗诗歌,这些通俗诗中有相当多的佛教词汇和唐代口语俗语词汇,为研究唐代词汇乃至整个词汇发展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语料。《云黔友议》中的通俗诗还表明,汉语语法在唐代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66-67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分为初创阶段、恢复阶段、调整充实阶段、转轨阶段。目前,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已初步建立了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并逐步开始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在规范组织管理、加强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交流,以及抓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初任历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专业知识贫乏、科研意识缺乏、专业发展动机不明显、专业规划意识不强等。对此提出初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要对自己专业发展作出规划,在实现规划的过程中,多读书,不断学习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历史教学研究,从而尽快转变初任期的不适应,尽早走出专业发展中的困境,朝优秀历史教师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高师职业技能培养中历史教学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科研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有所作为。只有齐抓共管,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政  周全 《中学教育》2010,(12):33-36,21
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创新模式,经历了构想与实践、蓬勃发展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三个阶段;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候选教师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我国规范职前教师(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加强职前教师(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互动和联系以及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参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方面都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实现成功对接的三个案例出发,通过对管理模式、对接机制、认证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出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成功的关键要素:建立与职业资格认证层级对应的学位体系;建立政府、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沟通机制;建立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严格完善的对接项目评估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电视、网络与出版为媒介,以非专业人员为主角,以通俗史学为形式,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历史热潮,促进了历史知识的社会化。然而,由于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当前的历史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趋向,一些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大为盛行。若不予以重视、进行纠偏,将影响到历史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进程加快,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无法保证,很难发挥社会效益,由此带来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适度控制高职院校规模,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效益,既是促进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从教师成长的历程来看,教师专业认同是多元的、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运用叙事研究法,选取一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个案,透过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故事,从自我形象、专业准备、工作动机、教学实践、未来展望等方面分析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