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产生的两大文化现象.两者是从融合到分裂再到融合的历史演变过程,目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进一步的融合具有历史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其负面作用。因此,他们从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上提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的观点。毛泽东着重强调科技的社会正面功能,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有力武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要使科学与教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等观点。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提出建构世界科技伦理体系的主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包含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含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建构和谐社会”主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5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相似文献   

3.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关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争论的回顾,提出科技文化应以人文文化为指导,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推动人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关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争论的回顾。提出科技文化应以人文文化为指导,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推动人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职业教育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需要融合,并且需要克服当前存在的种种困难,统一认识,选用合理的方法,达到和谐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造诣颇深。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杨院士也十分关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任职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倡导在理工科高校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时至今日,他还在继续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倾注心力。在2005年9月28-29日举办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上,杨院士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问题作了即席演讲。本文即根据杨院士在9月29日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指出了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接着,论述了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指出了前者主要为后者导向,后者主要为前者奠基;进而,分析了两者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不可分割,对其形而下的基层与形而上的顶层而言,则完全一致,而在知识这一中层,两者互异,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次,提出了两者交融,在人生追求、知识、思维、方法、相互关系与身心健康诸方面,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最后,论述了学习、思考与实践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交融,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必然趋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主要为后者导向,后者主要为前者奠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两者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不可分割,对其形而下的基层与形而上的顶层而言,则完全一致,而在知识这一中层,两者互异,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的交融,在人生追求、知识、思维、方法、相互关系与身心健康诸方面,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学习、思考与实践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交融,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本性区别及统一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文化”应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种种无根据地扩充人文精神意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本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的统一必须立足于它们对人性的完满实现所能做的贡献,进而通过哲学的平台实现两者的融通,从而最终在人性上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求真的人文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对善和美的人文追求,人们在对科学价值的追求中体现着人文价值的取向.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决定了科学教育是具有人文教化功能的.要发挥科学教育的人文功能,就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科学文化与民族价值理念的关系,处理好尊重科学与唯科学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学者那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着明显的界限。有学者就认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不相容的后果是客体与主体、自然与社会、世界文化的两分和隔离。而解释学就是最根本的关于人文学科的特征,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先锋派学者都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特别是最近的关于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现有最具人文特质的解释学的维度,这无疑更让科学与人文多了融合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却没有滋生出现代科学精神,其中有深刻的文化内质根源。中国现代科学文化从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出现,却经历了一个与传统文化纠结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文化,却又与西方的人文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意义与对科学文化的天生免疫力,构成了中国科学与人文问题的具体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维柯首先在古代人文主义传统的废墟上建立了历史科学。并创造地继承了古代人文主义理论要求和方法论要求。他将社会过程中的现实与观念之间的对立,统一在一奈永恒的原则之下。确切地说,堆柯的人性科学是关于人的历史科学,既是哲学的,又是历史的。这种历史哲学使得人对自身的观念存在和作为确定社会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存在都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随着图书馆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逐渐淡漠。本文提出了在努力发展图书馆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是今后图书馆学发展的趋势,二者也是图书馆学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文科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肩负科技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但受到现实落差引起的集体焦虑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非文科院校过于重视科技和社会应用文化的建设,而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则较少重视甚至有所偏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文科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确立。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解决非文科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首先以沈括写的《采草药》,《雁荡山》为例,引出科学与人文和而不同;接着,指出科学与人文同源于实践,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彼此互动,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再接着指出,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在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思考与探索客观实际的规律上完全一致,而且任何一个作品必定是形式,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这三者形成的一个整体;本文进一步着重指出,科学与人文相互补,分析了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世之基”的道理,两者互动互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最后,强调指出,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有利于既能爱国又会创新的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科技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的欲望,启发学生从真理的光辉中对科学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可分为 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即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并着重分析了第二种形态的危机和向第三种形态转化的趋势,指出以人的科学为核心的整体性的人性科学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使相应的技术成为直接服务于人性完善和升华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理工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及其危害.在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上,论证了理工科自然科学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理工科基础课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论述了人文素质教育对理工科高校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