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03-110
用"责任担当"一词定义《全能囧爸》《失孤》《夜孔雀》中的"父爱"太轻了,这三部电影中的父爱既有父亲的担当又有母性的偏执疯狂,是不同寻常的父爱。三部电影里父亲对儿子怀有深深的愧疚,儿子既是套在他们头上的沉重枷锁,更是支撑他们活下去、前进的唯一动力。中国电影紧跟城市化的脚步,在塑造底层小人物的形象时,关注家庭的悲欢离合,努力突出父亲在家庭的承担,从而在父之爱中缓解了他们所处的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2.
冯小刚电影《夜宴》剧组阵容堪称豪华:葛优、章子怡、吴彦祖、周迅等诸多影星的加盟,加之叶锦添的美术、谭盾的音乐、袁和平的武术指导,名副其实地成就了这场宏伟绚丽的视听盛宴。冯小刚也籍此完成了他从市井喜剧到宫廷悲剧的炫目转身,开始了问鼎国际市场及对奥斯卡奖项的角逐。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为最年轻的艺术,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发展历程。100年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近两年,随着《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一批国产大片在国内外的热播,及其所创造的高额票房收入,是中国电影正在朝着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方向稳步发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卢忱  郝运慧 《文教资料》2014,(24):48-49
本文在回溯中国莎士比亚电影改编历史的同时,以《夜宴》为例,从人物刻画、叙事转换和画面呈现三个方面揭示近年来国内影视改编出现的“奇观化”倾向,并进一步提出中式元素的堆砌及功夫表演的路数是行不通的,中国电影重要的是具有差异性的、深层次的、能与当下建立起联系的创作角度。  相似文献   

5.
选取若干男同性恋题材与包含男同性恋情节的华语电影,分析影片主创对同性恋的态度,表达倾向(个体或社会),以及对同性恋成因的看法.参考相关纪录片,扩展研究视野,丰富相关认知.截至目前,关于同性恋(包括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及其他性取向)成因问题包含三种观点,即先天说、后天说、性别与性取向不确定说,未形成定论与共识.人们对同性恋...  相似文献   

6.
刘萌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81-182
目的论强调翻译是有目的的,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在《泰囧》中,存在增词、减词、省略、反译等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疯狂的石头》看中国的方言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考试周刊》2008,(23):215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进入我们的视野.此部影片的对白不仅具有幽默感,各种口音的穿插也极为出彩.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方言电影的历史、流行原因以及在电影中大量使用方言是否合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文化状态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结构。具体来说是有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三元并立与相互渗透。主流文化是以其鲜明与强势的话语姿态出现的,这与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密切想联。而中国的大众文化是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蓬勃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社会及文化基础上形成最有冲击力并且在相当程度上造成文化冲击现象的文化形态。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军旅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响亮地凸显着从内容突破到视听语言变革的风格印记。为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提高收视率也自觉采用了某些商业影视的叙事策略,呈现了"主旋律"电视剧大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定军山》是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其电影美学风貌与西方电影初创之作颇多不同,却与中国传统美学对于光影的理解自然默契。其影像技术虽无创造与突破,但在艺术表现内容的选择上,能够做到记录基础之上的虚实相生。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凯歌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忧国忧民的电影人”,在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社会问题、人的生存境遇及命运的深切关怀,特别是通过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环保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引起电影界的重视,但在动画电影中环保题材并不多见。本文通过选取中日两部与环保题材相关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与《熊出没之雪岭雄风》,探讨在同属东亚文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动画电影中所使用表达手法的异同,揭示其中蕴涵的启示与两部电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爱情题材的篇目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关于爱情话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广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担心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语文课程文化审美的需要,又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产电影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不少国产大片剑指国际,乘风破浪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11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自筹备之初就瞄准国际的电影,在影片名称的英译上充分考虑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影片内容以及主题的表达。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译名的分析,能够为国产电影片名的英译以及国产电影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科举题材是《聊斋志异》重要内容之一,与蒲松龄一生的追求息息相关,也投射出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矛盾的心态:既渴望科举成功又因屡屡失利对科举有些厌倦,从而对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15.
龚勤 《文教资料》2013,(11):52-53,71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大影视观众要求更快、更直接地看到外语影视片,而字幕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流方式,成为满足观众需求的最佳方式。本文结合热门国语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归化和异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在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说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特点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张思佳 《文教资料》2011,(33):80-81
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表现了中关文化的碰撞和调和。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一文化差异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关文化碰撞后最终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不论从文化还是语言层面,它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本文从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中国英语运用的视角,研究与分析了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认同度在国外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导演们最热衷的作品之一,曾被多次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1940年,1980年,1995年,2003年,2004年,2005年都出品过同名电影,电视剧版本也是品种繁多,有1938年、1952年、1967年、1980年、1995年等的。而本文则选择了1940年拍摄的和2005年拍摄的电影进行比较,通过对文学电影改编的分析,阐述文学电影改编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