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在形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均是猥琐﹑坠落﹑无能﹑丑陋的,张爱玲作为女权意识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女性生存的苍凉与悲怨的女性主题意识是通过对男性形象的描写而体现出来的,反映了那个畸形时代里的畸形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类型各异的男性形象的分析,来透视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于男性所持有的视角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在她的笔下,这些男性都是扭曲和残缺的,他们或是在权威家庭中缺席,或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去势和弱化状态。张爱玲对传统男性的权威性和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和否定,彻底消解了传统男权的中心地位,反映出张爱玲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40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一系列去势的男性形象,从而使一贯被视为他者和失语者的女性得以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男性角色,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男性权威的衰落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存悲剧的透视与书写——评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那些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的生存命运极为关注,对女性的心理挖掘也非常深刻。她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真切地传达了其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导致她笔下的男性人物大多自私、虚伪、变态。这些男性形象或者是在堕落腐败的生活中压抑灰暗的男性,或者是缺少父爱而压抑变态的男性。对这些形象,张爱玲刻画得鲜活、生动、传神。与新感觉派中的男性作家比较,其艺术成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以描写女性形象著称的女作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选择她笔下几类最富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将其放在一定历史与文化时空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寡于情、陋于质的共性特征。分析他们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女性唯有在经济上、精神上独立。才有可能得到男性的尊重,才能摆脱被奴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刘瑞娟 《文教资料》2012,(27):67-69
张爱玲的作品对女性传统意念中奴性意识进行深刻揭露与剖析,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透析她们对爱情、婚姻的追逐及对人生的态度,展示与思索女性人物的生存命运和精神世界,探索女性隐迷的心理与渴望,进而分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现代意义,探析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长期以来更多地集中在张爱玲的心理控诉与社会评价之中,然而当我们用一种现实眼光反观张爱玲的作品时,会发现其笔下的男性形象更多的有着张爱玲式的想象和评价,是用理想情爱思想浸染过的有着典型特点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姚皎娣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0-231,216
张爱玲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大多数描写的也都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在她的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里,塑造出了一大批感情世界极其丰富但人性又遭到严重扭曲,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于她笔下这些女性形象又有着极其独特的认识,以她特有的经历和天才的智慧展现了这些女性人性中的细腻与悲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她们是一批普通又平凡的女性形象,尽管生活在新的都市,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与束缚。同时,在张爱玲的笔下对女性生存状态有着新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文中的女性生存状态,以便给今后女性形象的探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铁凝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纵观她以往的作品,很难找出让人难忘的典型的男性形象,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和那些女性形象相比总是缺乏闪光点,大多时候是作为女性形象的陪衬而存在,在塑造男性形象时,铁凝经历了一个从瓦解、失衡到修复的过程,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铁凝向男性社会的妥协,而是昭示了其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体现了一种更为温和宽厚的女性主义,大大拓宽了女性文学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反抗压迫的女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思想运动,英国的简奥斯汀和中国的张爱玲就是反抗男性压迫,支持女性独立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通过自己笔下的角色,写出了女性的心声,同时,也解构了男权社会中所塑造的光辉,伟大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19.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的著名编剧代表作,其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均塑造得很成功。男性形象是令人失望的,张爱玲对男主人公表示否定,父亲角色也是负面角色。女主人公陈思珍在和自己的丈夫、婆婆、父亲、丈夫情人进行周旋的时候,出现了神经喜剧中的戏剧式反讽。但是,陈思珍不具备好莱坞神经喜剧中女主人公的女权主义特点。张爱玲通过电影给观众提出思考,女性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