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艺术家和所有的艺术家一样生活于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也生活于民族、文化、历史情境中,只是她们的自我的成长变异所含次第、比例与进程往往更自觉、更典型。传统文脉中相对封闭的自洽生成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式的观察与表现程式在当代艺术中悄然流逝,女性艺术家的当代化与之不同,生活中交流所产生的诱惑与机遇在艺术思维中潜移默化,呈现为生活客体存在与女艺术家、读者的内在精神的契合更是艺术的终极存在状态,在构成女艺术家的生存气场的诸多画面因素中,色彩的潜意识选择透露了这一系列信息,通过女性艺术而对当代性、性别及色彩做出的研究与阐释,对于女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的认知与改良具有实际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壁画创作从壁画家的个性表达,转为在公共艺术语境下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理念认识改变让壁画艺术融入公共环境,介入公众生活,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同时也为当代壁画艺术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代壁画艺术必须放在公共艺术语境中来谈它的艺术发展和公共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理解当代壁画艺术,也更好地为我们的壁画创作奠定基石。中国壁画的古老历史所具有的民族气派、民族精神,是当代壁画艺术生存发展的根基,如何重建东方壁画大国的风貌,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探讨创新之路,这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2-35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以饱含真情实感的艺术符号完成了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它呈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表达的是艺术家自身对日常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在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幻化出了别样的艺术美感。在创作过程中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强调感性与理性并存,它通过巧妙的构图,多样的表现方式,丰富具象的色彩以及真实朴素的人文内涵向大众展现了其蕴含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对艺术生产的论述入手,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分析了在艺术创造中居于主体地位的艺术家在当代的历史境遇,对艺术家和艺术工人,艺术家作为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之存在的不同表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艺术家在当下的使命感.即:在艺术生产时代,艺术家何为?  相似文献   

5.
杨文 《今日教育》2006,(11):46-47
艺术与文化相依共存。艺术是社会文化中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求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追求。艺术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觅取原型,并以此作为自己常用的一种艺术构型方法。艺术是对生命的思考,文化的沉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作品之中。艺术与文化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儿童艺术是艺术构成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儿童的精神风貌体现在他们稚气而拙朴的作品中,我们的文化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无极是一位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当代抽象主义绘画大家。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彻悟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赵无极的艺术历程给我们剖析了东西方文化结构在相悖的情景下而得以戏剧性结合的秘密。他的成就为当代志在探索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借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3):43-48
"非我"的身份来源于女权主义对自身的诉求,由男性意识构建成的社会权力压迫下的反抗构成它的存在环境。"真我"的身份来自于对主体意识的认识,实现真正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是它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中间状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当女性不再把自己当作战争中的斗士,也不再禁锢于自己仅仅作为"女性"的性别角色,作为"人"的意识开始显现,这也是主体意识真正的觉醒。本文试图就这三个方面探讨女性艺术家在当代女性艺术中的身份与话语,阐述当代女性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对自我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10.
绘画艺术走到今天,在不暇思索中被置于一个新历史语境,开始了自身的重构。艺术进入市场,艺术品汇入流通渠道,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显著特征。艺术家“经济人”化,“新生代”绘画为市场所接受,昔日从事政治波谱的艺术家成为“金钱”的追逐者……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将决定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必将有别于外来艺术而存在的有本土特色和市场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