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杜牧《沈下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自居易《暮江吟》),“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颇州”(温庭筠《梦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相似文献   

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杜牧《沈下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温庭筠《梦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曲似柔肠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  相似文献   

7.
水意象的某些方面的涵义由于长期的递相沿用,获得了约定性。水的最具约定性的涵义是时间的流逝;诗人借此表达时光难驻的嗟叹、生命短促的伤感。其次,是表示情感、情思的强烈与悠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生生不息,没有离开过竹子;我们自强不息,没有离开过竹子;我们薪火传承,没有离开过竹子。种竹子而筑创清幽,建竹楼而巧得休养。吹竹筒而做饭飘香,背竹篓而智慧又长。戴斗笠而劳作轻爽,拄竹杖而稳健护养。躺竹椅而独享逍遥,扎竹筏而随流飘荡。制竹钉而巧妙杀敌,做竹箫而放声歌唱。雕竹品而获利养性,品竹笋而滋生茁壮。书竹简而传承高杨,造火箭而太空翱翔。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它们的词义逐渐扩大,变成今天的泛指意思。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长江、黄河以及后来泛指的所有大江、大河成了古典诗词中经常歌咏的对象。下面从三个侧面探讨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对此进行简要勾勒,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贝妮 《中学文科》2007,(10):127-128
白居易诗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诗人用花自比,用花进行讽喻,用花聊以借慰,在诗人眼中,花语亦是人语。所以,通过对白居易诗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心绪。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的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素有"诗酒风流"传统,古典诗词中多"酒"意象。酒有清、浊之分,"清酒"与"浊酒"意象所含意蕴有别。"浊酒"意象多意味着深厚、凝重之忧愁,亦有朴实、亲切之旨。  相似文献   

15.
水是天下至柔之物,故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诗句;水是天下至清之物,故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水是天下至纯之物,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水的这种柔、清、纯特性很适合表达相思恋情。自古以来,很多爱情往往发生在水边,敏感的诗人们用水来表达爱情。本文旨在探究这古诗中奇异的爱情"水"意象,看看诗人们是如何借助这奇异的水来诠释爱情的。  相似文献   

16.
"杏花村"历来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古典诗词中"杏花村"意象有一个从古至今的转变历程,最早的"杏花村"只是一个不名的普通的荒凉小村,由于古典诗词的推动,逐渐转为有酒的山野小村,最后一跃而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美酒村落。  相似文献   

17.
“问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询渡口,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等。”最早见于《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结果子路被抢白了一顿,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可以说,“问津”一词最初便带有问而无果的特点。此后,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问津”意象,延续了凄迷感伤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竹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竹”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一种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出它所隐含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词中出现了数量不少描写"渔父"形象的诗词,非常具有典型性,渔父形象成为唐人心目中的隐逸高人和超然洒脱、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生活代表。分析了唐人诗词中的渔父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思想感情、生活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