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具有影响力的市民娱乐活动之一。以金城电影院为个案,以首轮影片观众上座率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电影院影片上映的一个市场周期,以及观众上座率的变化趋势。而金城电影院观众上座率和营业收入的“双低”现象,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30年代晚期上海电影市场经营环境的险恶。  相似文献   

2.
3.
日本对中国古典汉诗的翻译主要采用训读翻译法和口语翻译法,其中以训读法为主。本论文尝试以"三美论"的翻译标准探讨汉诗日译,比较两种方法在翻译效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付多 《英语教师》2022,(17):37-40
阐述变译理论的内涵。简要介绍国漫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与字幕翻译的特点。从变译理论视角,结合阐译、缩译、改译和编译等方法分析国漫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字幕英译实例,为国漫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促进国漫电影的海外传播。认为基于变译理论进行字幕英译能够使译文达到简练易懂、清晰晓畅的效果,有助于国漫电影更好地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5.
张子涵 《海外英语》2020,(7):156-157,175
典籍英译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汪榕培在翻译《诗经》时,首次提出传神达意的典籍英译标准,传神要求译者关注文本的意境、风格、音韵、情感的等,达意要求译者关注字词、修辞、文化、目的等,并将两者视为一个统一体.该文阐释了传神达意的内涵并就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分析了其是如何实现传神达意这一翻译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在文章中,作者尝试以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指导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以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翻译纲要,并采用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和译文中的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为其提供了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媒,备受关注。日本电影成为我们了解日本民族以厦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而片名如同电影的商标,因此它的翻译尤为重要。本文从中日两国的文字渊源入手,结合当前日本电影片名中日本汉字词的翻译现状,指出日本片名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字幕的翻译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实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席绢小说为例分析了90年代以来台港言情小说的几种系列题材:穿越、虐恋、情妇题材,试图勾勒出当代台港言情小说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电影社会学是研究电影和社会学的一门交叉科学,它聚焦电影的社会功能、电影与社会及观众之间的关系。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电影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即从电影的社会功能去分析和研究电影。作为一部聚焦三峡移民题材的本土影片,由著名导演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自上映之日起,便凭借其真实的情感纪实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国际影坛上获奖无数,备受好评。本文以电影的社会功能为理论视角,通过分析《三峡好人》的英译字幕,深入探究电影的社会功能对电影字幕英译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对詹纳尔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游记人物称呼归类,以说明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特殊性和给翻译带来的难题。其次就詹纳尔翻译的西游记中人物称呼英译过程中翻译手段的运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增加必要注释可更好的传达源语言中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2):23-25
本文以白先勇先生的自译作品《台北人》为个案,发现身为离散译者的白先勇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通过音译、选择性诠释、直译等一系列方法对译文进行改写,重新诠释原文精神;对西方主流文化进行抵抗,使自身代表的华裔族群在宿主文化中发声,最终通过杂合的译文,实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平等与交融。  相似文献   

13.
旨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以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探讨该类政论文的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结合其词汇、句法和修辞特点,归纳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论文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政论文翻译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国内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其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正在开展以多元文化教育为特征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这一动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表面上看是由交际的双方拥有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跨文化交际双方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以《推手》为例来展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文章同时指出拥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双方只要在交际时具有文化差异敏感,试着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对方,就能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本文通过探讨委婉语翻译与译者风格这二者的关系,进而导出死亡、丧事和疾病等这三类委婉语中所透视出的以直译为主的译者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以《在细雨中呼喊》看余华90年代创作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锋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的余华,其创作以《在细雨中呼喊》为界,前后期的创作有着鲜明的变化。该小说即是余华前期创作的承续,同时更以诸如人性美、鲜活的人物、生活流、小说趣味等新生的异质标志着余华创作在90年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元冲突状态,而所有的冲突,其实都绕不开城乡关系。主要呈现为对乡土居高临下的同情甚至否定、以乡土对抗城市、谋求城乡的平等对话、游走于城乡之间四种类型。它们无一例外地关注着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和农民的生存问题,隐含着城市/现代化对乡土/传统挤压的应对策略,表露着知识分子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从等效译论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翻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等效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翻译的等效也成为译者在翻译实践所力求的目标,本文从等效翻译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歇后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由于时代、区域、社会及民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汉英翻译中会出现文化困境,本文以林语堂英译《兰亭集序》为例,从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探讨如何跨越汉英翻译中的困境以及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