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崎润一郎在创作上是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谷崎将艺术放在首位;同时,生活对他独特的艺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商人家世及成长过程和他的创作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二,对母亲的强烈思念与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形成有很深的关系。第三,婚姻生活与其创作密切相连。第四,中国之旅对谷崎美学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谷崎润一郎在创作上是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谷崎将艺术放在首位;同时,生活对他独特的艺术个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商人家世及成长过程和他的创作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二,对母亲的强烈思念与他的唯美主义文学形成有很深的关系。第三,婚姻生活与其创作密切相连。第四,中国之旅对谷崎美学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唯美主义大家谷崎润一郎与田汉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他们交往甚笃;一方面,谷崎润一郎的某些文艺思想对田汉影响甚深。然而,田汉在接受谷崎润一郎影响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5.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日本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执着干美的探索,致力干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其作品表现出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摈弃和对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物哀”精神的体现,呈现抽象的虚幻之美和死亡的美学意义以及对纯粹美的极端崇拜。  相似文献   

7.
日本唯美主义大家谷崎润一郎与田汉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他们交往甚笃;一方面,谷崎润一郎的某些文艺思想对田汉影响甚深。然而,田汉在接受谷崎润一郎影响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近代的文学大家,在移居日本关西之前,谷崎的文学道路经历了唯美、恶魔主义二个阶段,其作品充满了江户情调和西洋趣味。具有空间叙事的虚构性、二重性及其耽美和享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小说《痴人之爱》带有日本大正时期的思想观念变革和社会生活变化的丰富印记,表达了隐藏在追求官能愉悦的畸形爱恋中的女性跪拜与西方尊崇的两大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苏童的文学作品中会时时看到苏童笔下的苏州影像,苏童青少年时期在苏州的生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苏童在自己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时时写到的苏州人文景观,苏州已成为苏童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他笔下取之不尽的用之不完的文学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汤显祖"情至"思想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的盛景,其"贵生"思想则显出几分寂寥之感。"情至"思想诚然为贯穿《牡丹亭》全剧的精魄所在,但不可忽视的是,杜丽娘因"情"而死,亦因"情"而生的这份"情"却也是在"生"的层面上展开的。汤显祖在被贬徐闻县时建立贵生书院,创作了《贵生书院说》等重要作品以倡导"贵生"之说,可见"贵生"与"情至"相比同样是汤显祖的重要思想。再结合《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情而死,历经冥判、魂游后最终回生的经历,其生死转换也与"贵生"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立足于《牡丹亭》具体文本来探究汤显祖的"贵生说"对其戏曲创作的影响,以期为《牡丹亭》的广大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的转型期作品,其中既有西方唯美主义成分,也有日本传统美学因素,二者的融合充分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春琴抄》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地域文化背景上审察茅盾早期的生活道路以及他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故乡乌镇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对青少年茅盾的"孕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故乡环境及文化氛围对于茅盾成长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水乡古镇特有的民俗风情滋润着少年茅盾的心灵,陶冶了他的审美情趣;父辈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了少年茅盾人生道路的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化品格;乌镇的生活积累成了茅盾日后写作时重要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渴望建功立业,《史记》中却大量出现“功成身退”思想,这一矛盾思想是作者遭受的“李陵之祸”在作品中的曲折反映,而且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拜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对自己的个性,比任何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都更加重视”。在他的个性与思想、生活与创作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统一关系,他的诗也是他自己的精神自传。本文试图从表现手法、人物和题材三个方面谈拜伦的个性对他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雄辉”作为《二十四诗品》开宗第一品,体现着司空图本人在冲淡平和的终极理想下所掩盖着的另一面人生风貌。从鉴赏学角度说,“雄浑”就是“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巨大充实之美,是艺术家自身孕育的恢弘豪壮胸襟的对外投放。同时,“雄浑”又是司空图的创作论,包含了对诗歌创作者的主观精神要求,只有雄健深厚的精神品格充实作者“内质”,才能向外扩散,创作出恢弘豪壮、激烈高昂的诗作。  相似文献   

18.
李陵之祸在修史主旨、修史决心、抒情性、选材、风格等方面对《史记》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李陵之祸是司马迁的不幸,却使《史记》成为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9.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乡土书写的研究主要立足启蒙视野,彰显写实意图,将注意力集中于作为文学题材、思潮和流派的“乡土文学”,对乡土书写的源头——“故乡”以及对“故乡”的叙述——“乡愁”反而缺乏深入探究.“故乡”及其书写——“乡愁”既是中国现代性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表征.立足现代性的危机视野,“故乡书写”就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归宿问题关联起来,成为进入中国现代性问题情境的另一路径及现代中国主体最重要的建构渠道之一,并与启蒙和革命构成张力性的对话.经由回忆与想象、叙事与抒情、认同与归依,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愁”书写已经形成一套丰富和复杂的美学机制和传统.它将成为一直置身于现代性难题中的汉语写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0.
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因为一个个体童年对外在世界和生命自身的第一次发现,引发出来自生命本体的原初之力,形成情感和智慧无法遏止的释放。这种释放会在作家以后的创作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沉淀,从而呈现出富有诗意光彩的审美风范。在路遥的创作中,“母亲情结”、“苦难意识”、“悲剧意识”是三个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源于作家独特的童年经验。因此,在考察路遥的文学创作时,作家的童年经验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