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6,(3):70-73
《论语·阳货》中穿窬之窬,自汉代孔安国作窬墙解后,窬通踰之说影响至今。通过疏理今人校正及结合语境分析,认为窬为本字,不与踰通,实与窦同出一源,应当释为门边圭形小洞。  相似文献   

2.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斯”字,至今似乎还没有人对它全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阐释。笔者不揣鄙陋,按其词性、用法加以整理归纳,并将语例分别系入各类之中。望有意于“斯”者及方家指正。一、动词。据汉字“以形示义”的造字传统,“斯”是形声字,从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斯”有动词、代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尾等多种词性及词义和语法功能。“名+斯”、“谓+斯”、“彼+谓+斯”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者”,“数+斯+名”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其”,“螽斯羽”等“斯”功能同连词“之”。因文字假借和语法演变,“斯”字被借作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进一步向连词、语气词和词尾发展。《诗经》中不同词性的“斯”分别和先秦汉语虚词“之”、“其”、“者”、“然”等异词同义。  相似文献   

5.
穀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23次,概括起来大体有5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穀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字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即(1)谷类的总称,(二)养、养育,(三)生,活着,(四)善,良好,(五)禄其中“谷类的总称”是其本义,其它四个义项是其引申义。我们只要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理解它在《诗经》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味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榖”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二十三次,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榖“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百”联在一起,组成“百榖”一词。如《豳风·七月》中有“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小雅·信南山》有“生我百榖”;《大雅·大田》、《周颂·噫嘻》、《周颂·载芟》、《周颂·良》都有“播厥百”句。  相似文献   

8.
"副""髦"是《诗经》中提及的两种假发。"副"是周代贵妇人参加祭祀时所戴的盛饰,与"髢"不同,其形状"高而直竖",这可得证于《诗经》中有关诗句及后代的人物画像。"髦"是周代男子所戴的假发髻,今人多认为它是未成年人所梳的发型,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刘德 《学语文》2008,(3):19-19
《赤壁赋》是苏轼在1082年所作,全篇句式骈散相接,情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常被多种版本选用,深受师生喜爱。然笔者觉得中学教材选文中“而吾与子所共适”这句中“适”字使用不当,若换为“食”字,更加符合原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诗经》中“维”字用法作了穷究性考察。在论述过程中,引证了甲文、金文和两周一些有代表性的经传;对商周时期判断句形式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对宾语前置句式“维十N十V”中的“维”字的词性作了考证;针对谢纪锋先生的观点,全文随处提出了作者的异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法对《诗经》中"伊"字进行词义分析和句法功能比较,意在说明"伊"字主要用作助词、连词和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诗经》的“是”字,对探索先秦时代“是”字的性质及其发展,无疑大有种益。笔者以1979年中华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为版本,统计出《诗经》的“是”字在52篇诗中使用,共130例。下面分类通一考释。一“是”字用为指示代词(A)代表第一种格式,其余类推。格式中的X代表“是”字。S代表主语,加括号者表示主语可有可无。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V代表动词调语,M代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下同。(1)“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大雅·瞻仰)(2)“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周颂·有瞽)(3)“视民不,君子是则是。”(小…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中的“特”字,历来在字义方面备受争议,加之“特”字本义与今义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加大了理解《诗经》的难度.详细分析“特”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献.  相似文献   

15.
对“亯”字的字形和本义的理解历来意见不一。从早期字形、造字体系、字体演变及字形和本义、引申义的关系角度看,“亯”当象祭祀场所之形,本义为祭祀。《说文解字》“献也”的解释实为“亯”的引申义。“亯”后来分化为享、亨、烹三个同源字,是社会发展、语言丰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珏 《语文知识》2008,(1):64-67
文中主要讨论《诗经》中“以”字的这个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辨析“以”的动态性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并描述了“以”在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之间的映射关系及其语义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8.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9.
从毛传和郑《笺》来看,前人已认识到《诗经》中“不”字作为语词的大量存在。从汉语构词的特点、《诗经》造句的特点和语音特点考察,《诗经》中大量“不”字都是语词,而非否定判断动词。  相似文献   

20.
《诗经·木瓜》中有"木瓜""木桃""木李","木"应理解为"果实",相当于侗台语中的ma:k9"水果",与沙加尔上古汉语"部分谷实和水果名称带*m-前缀"的说法可互证。《诗经》中的"木瓜",不是我们熟知的南方木瓜,而邢公畹先生说的现代人还说的"木瓜",很容易让人误会;邢公畹把泰语ma:k9muan6直译作"木桃",不符合侗台语水果类"ma:k9×"汉语译名的惯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