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俊明 《考试周刊》2013,(72):18-19
<正>"现代性"是当代学术语境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在不同学科领域都存在广泛论争和诸多歧义的概念。概而言之,启蒙、自由、理性、人本、民主等话语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现代性审视古代作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对建设当代文化不无裨益。然而,在现代性的视野中,我们是否误读了古代作品,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
生活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作家之一。时代的剧变使生活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两位作家对"现代性"有较深的本质性感受。反映在文学中,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文学均表现了较多的"现代性"特征。对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现代性"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了解和把握中、日两国近现代作家的文学共性的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3.
具体作家创作的现代性研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沈从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一位独特作家,其创作的现代性研究更是受人关注.无论是强调其创作现代性的研究,还是认定其创作反现代性的言论,既丰富了"现代性"这一学术概念,也促进了学界对沈从文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当今人文学科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在此视野下去重新审视沈从文的创作,有助于更好地去认识其创作与思想。沈从文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5.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乡下人"创作体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反思特质,对现代文明进行自我质疑和批判,为现代文明提供了一面反观之镜,为当下的"生态人"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自从西方现代性展开以来,就遭受到了内部的理论自我批判,马克思作为同时代"现代性批判"的代表人物,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他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马克思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把"现代性批判"推进到生产力批判层面,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了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革命的震荡与政治的变迁,中国文化开始了与世界的对话。在被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权威遭遇了沉重的失落。"乡下人"沈从文对文学理想的坚守,正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双重维度的思考,并从中承载了改造人性的信仰。他作品中的现代性看似恍惚暧昧,实则站在了中国新文学的大合唱当中,回应着世界。  相似文献   

9.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性呈现出"双重自反性"特征:一是结构自反性,矛头指向现代性;一是自我自反性,矛头指向其自身。这两种自反性的辩证关系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性在教育领域或范畴中的呈现或具体化。教育现代性价值诉求即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最高原则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二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批判,首先体现在对现代性理论内核--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瓦解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其次,针对现代性的"原本"--资本主义制度,利用"异化劳动"理论和"物的依赖性"理论对其进行了卓越的批判,指出它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是历史之必然.第二重维度则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超越,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运动是超越现代性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一个相当庞杂和宽泛的概念,它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作家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失语的处境,如废名、沈从文等。因为,从这类作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向度及思想倾向是反现代性的,而在审美上又是极具现代性的。因此,就现代性而言,废名的小说创作可以定位为反抗现代性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历史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海派文学在内容上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现代性的批判,在美学品格上体现为颓废唯美的倾向,这构成了审美现代性的特征。海派作家借鉴现代主义的手法、用感性、欲望的描绘来恢复现代社会中被异化的"人性"和"诗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始终立足于现代性立场。试图通过审美现代性的补救或拯救,给出一个走出现代性危机的理想方案。然而.现代性作为一种危机意识的表征.并不生成于内部自身.而是外部批判质疑的结果。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兴起.使“现代”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应该从后现代性视域出发.在后现代的维度和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并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给予重新的描述和审理,以发掘其中所蕴藏的质疑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湘西为背景,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湘西呈现的落后愚昧,他希望能有所改变,想在改变中寻求湘西未来的命运,但又怕现代文明的输入会导致湘西世界中自然人性的堕落。沈从文是独特的,他既追求现代性同时又反抗现代性,在看到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又指出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在看到现代文明的先进时又能指出其存在带来的弊病。本文试从《萧萧》这部作品来分析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既是一则术语,又是一种处境,同时也是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大卫·库尔珀在其所著《纯粹现代性评判》中说:"我们的世界则试图通过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些概念来理解其处境。这些概念并非只是一些流行标签,它们代表着漫长的思想劳作,以求把握新近生活方式到底在何种意义才可以说不再局限于传统社会的那些较为固定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利奥塔重写现代性的思想,将现代性作为某个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叙事",同时提出,在"大叙事"之外存在着各种"小叙事",这些叙事各自独立,时而会聚成某种"大叙事",时而消散为叙事的浮云,这种"重写"取消了现代性在当前的独一无二的地位,赋予文化更大的自足性与研究空间。利奥塔的多种"叙事"理论,对于当前深陷现代性泥潭的中国文学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文学的研究不能变成一种完全旨在证明"当代"合法性的缺乏自我批判能力和反顾能力的研究,它必须变成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或者说,一种具有伸缩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