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者中尤以前两者最为紧迫。教学认知能力包括对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环境的认识能力、对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等。教学操作能力可以藉由教师的课堂语言表现得以窥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说课-微格教学"三步走的模式,可以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3.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中的重点,也是关乎培养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与训练机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涉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的建立、实践性知识的输入、教学技能的磨炼、教学方法的探索、课堂管理技巧的掌握等多项实践性内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共有5门,各门课程之间分工不够明确,有一部分内容互相交叉、互相重复,而另一部分内容则可能成为共同盲区,导致课程之间内在关联性不清楚,系统性也不强.如果以系统论的观点将这几方面的课程整合起来,强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多位一体的"教学实训"课程体系,将会使单独设课的力量聚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真正体现实训课程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仇鑫奕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15,(1)
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业能力的基础,相关的培养工作应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突破培养瓶颈的建议: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相衔接;2)专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须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对过程的解析,以团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3)通过训练课程与学生见习活动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调研、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建立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师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硬性要求;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实践需要,规划好与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相适应的“MTCSOL研究生专业课题指南”,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提供完整的参考框架;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档案袋评价体系,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论文还对课程教学、见习实习和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做出了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孟瑞森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7):117-119
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在本专业培养中,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本文详细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颂浩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13,(4):44-50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特别是近两年来采取的新举措,讨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三个问题。文章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学科内的一个专业;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和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时,相同点要大于二者的差异。文章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教育项目,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学术问题,培养者需要增强学术意识;同时,培养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6,(1)
对于学制为两年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来说,仅靠学校培养,而不进行自我打造,很难成为一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所以,应从内因入手,综合相关因素,立足于学生自身水平,设定培养目标,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需要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由此为专业培养与实际工作进行“无缝衔接”,实现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12.
李国慧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4,(2)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定位及课程体系构架趋向的研究,探讨其课程体系构架的基本思路,即"四大模块+一大环节"的构想,以期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来加强学科建设,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建立,使汉语教学世界瞩目。提高教师知识层次,让汉语教学进一步"本土化",争取最佳教学效果,也成为国家决策、专家论证的热门话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外国学生的培养便是实施汉语教学"本土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新生事物",实施的情况怎样?效果如何?就土耳其汉语教学与土耳其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能用学习者母语为媒介语教学的教师,缺少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的母语教材,缺少通畅的"本土化"实习渠道及毕业后的成效监督等。 相似文献
14.
杨金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54-56
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在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升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做法及其初步成效,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5-67
在"以海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深入剖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对当前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希望能构建出更具"丰富性"和"职业性"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路江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6)
正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改革并完善专门化师资的培养,是近几年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界及有关部门共同探索与讨论的热点话题。它不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转换教育理念、探索培养模式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彭淑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7-9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并未设置正音课,但是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发音现状,文章认为有必要开设"汉语正音课"作为选修课,以帮助留学生纠正发音并提高他们汉语表达的标准度与准确度。文章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汉语正音课"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教学评估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8):74-7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工具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服务于学生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技能的整体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应坚持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为核心,以学生阅读实践为主要途径,注重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熟读与背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强弱往往决定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角度可将其细化为认知能力、应用能力、移情能力、行为能力和教学能力五项指标,教师应针对这五项指标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入手,深化课堂内容,强化课堂实践,利用课后作业、第二课堂全方位、一体化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树立平等、开放的跨文化交际观的同时,掌握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设置。文学语言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语料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加强对文学史和重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外文化对比和"跨文化"视野的研究是文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原则。专业硕士应加强对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核心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