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深刻的作家和思想家。阅读陀氏的作品,我们会对其作品集中统一而又骤变的时间空间、紧张突兀而又浓缩的情节冲突、精彩纷呈而又漫长的对白独自的创作特征留下深刻印象。我们认为陀氏的这一创作特征不同于以往欧洲小说,可以称之为共时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2.
李翊 《文教资料》2006,(6):48-49
《白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大量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他的所有其他作品一样,陀氏关注的焦点是现实世界中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他的小说的中心是人类学、伦理学和宗教思想。陀氏是在人世间为人类寻找崇高生活意义的作家,在这一点上,他更是体现为一位伦理思想家。他所有的作品所力图捍卫的就是人的命运和人的尊严。在《白痴》中,作品主要探讨了关于宗教和道德的关系,关于无神论和虚无主义的道德后果以及通向内在幸福的道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0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于1881年旧历1月28日)逝世50周年。在这半个世纪里,陀氏思想的荣誉和影响不断增长,——不仅在俄罗斯(其影响由于苏维埃思想迫害之恐怖而处于潜在状态,甚至不能纪念他),而且遍及欧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都有明显而执的负罪意识,他们都将个人的负罪感、痛苦感融入群体当中,进而承担起对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前途的忧患重任。但是,他们负罪意识产生的根源不同,鲁迅是因为他的理想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之间发生了强烈冲突而产生了负罪意识;陀氏则是因为追求自由的天性与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内心形成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产生严重的负罪意识。他们的释罪方式也不同,鲁迅的释罪方式是否定自我。以求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陀氏释罪的方式是经过苦难的净化,肯定自我。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视为一个反犹主义者.但陀氏为什么反犹,却一直未得澄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廓清陀氏笔下“犹太人”的两层含义:一,犹太种族;二,“犹太人思想”.陀氏的大部分反犹话语是将矛头指向以功利主义为道德表象、以资本主义为现实形态的“犹太人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立场使他走向民族主义,我们应有所反思,警惕对陀氏的“圣化”.  相似文献   

6.
"杀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重要事件,且具有陀氏的独特风格,但历来对这一问题缺乏整体关注。陀氏小说中的杀人包括杀人和自杀,它指向毁灭生命的行为。人物的杀人不同于以往单向度的动机,其杀人行为有着内在辩证的推理逻辑。是理性在对上帝的质疑与挑战下为了人的价值,与信仰的矛盾斗争,这种斗争主要表现为道德与个人意志两方面。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危机意识与共时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并且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力图从陀氏与现代主义相沟通的思想意识、相继承的诗学艺术入手,寻求答案,着重分析陀氏以共时艺术传达出的人的命运危机、思想道德危机、以及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焦虑意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多限于对其中某一位作家的本体研究,偶有比较,却不言其同。而在俄罗斯,这一对研究仍相对鲜见。其实,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长期深刻,且互为影响的文学关系。作家在创作中所选取的艺术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历史与人的认知。屠氏的“隐蔽心理学”隐含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公开”,而陀氏的“公开心理学”更不乏屠格涅夫式的“隐蔽”。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扎根于俄国自然派这一文学思潮,但它经历了人物形象的蜕变、现实主义体系的蜕变与思想世界的蜕变。陀氏是一个特殊类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预告了文学思潮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中那只“有强烈意识的耗子”不喜欢按照理性与利益的规定去做事,在此意义上,他无聊.但“耗子”还有一种愿望,他相信在“二二得四”的人类利益清单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宝贵的尊严意识:人想要做他愿意做的事,想要证明自己是人,而不是被理性操控的提线木偶或是钢琴上的琴键.他为此否定规则,否定理性,甚至拥抱苦难,制造破坏和混乱.这个主题在陀氏之后作品中得以延伸,其笔下主人公多抱此否定思想并走向毁灭.“耗子”的“尊严意识”是这部小说精神意涵的核心,也是打开陀氏其他作品思想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肖洛霍夫是一个善于描写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悲剧性冲突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真实地反映顿河哥萨克人1912年至1922年动荡变革的历史,谱写了人类生命永恒的音符。论文所探究的是小说中流淌的但还未被学界充分揭示的思想潜流:和谐,是人类的永恒。  相似文献   

12.
1847年,年轻而激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在小组会议上他激情昂扬地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信》。陀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朗读居然改变了他以后漫漫人生的方向。1849年,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被执行假死刑。这次从迈向地狱的漩涡到忽然重获新生的经历,让陀氏体会到了人类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时空交错感。再加上西伯利亚的苦役,陀氏早年的锋芒和锐利最终被磨尽了。但是,重整旗鼓之后的他,却让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愈发耀眼的全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成为支撑俄罗斯当时文坛的擎天柱。别林斯基早年赠送给他的"俄罗斯文学的天才"这一称号,或许用在后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评论家往往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1861)这部作品看作是反映贫富之间的矛盾、体现陀氏政治观的代表作.“在《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揭露资产者对下层人民的欺凌.”笔者认为小说《被欺凌》所表现的并不是两个阶级或两个阶层之间的冲突,而是作者通过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现状来表现一种普遍的人性,表现原始宗教教义上人类善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自古就有,而在19世纪的俄国,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时代则更为激烈.1849年,陀斯妥耶夫斯基被捕、流放.十年的折磨使作家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激进青年成了一个谦恭无比的基督徒.十年来唯一能读到的《圣经》使他终于悟出:基督才是至高无上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变化后的思想,他说:“道德的典范和理想,我只有一个——基督”因此,他宁信基督而不信真理,沉浸于神灵之音,以此来慰藉自己的灵魂,抚平内心的伤痕.他没有想也顾不到去审视现实所发生的一切.而这时正是俄国农奴制经济崩溃,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竞争、堕落、极端个人主义的突然出现,使陶醉在《圣经》中的陀氏感到震惊,他终于得出结论:教义中的恶魔正在俄国出现,且有泛滥之势.匆忙中,他抬出了替人类负罪、为大众献身的基督,把它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劝告世人受难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奇特的。陀氏总是热衷于揭开“小人物”的心灵隐秘;将表现人的分裂意识当作贯穿终生的创作题材;在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一条作家寻求自我的心的轨迹。随着对心理领域的不断开拓,陀氏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大胆创新。在他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中,有的将传统艺术手法直接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有的对传统艺术手法既有所继承,又有所突破;有的则纯属陀氏独创。陀氏洞悉内容与形式间的辩证关系,顺应了其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颓废、没落是郁达夫的个人思想表现,而在这种思想呈现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冲突。郁达夫颓废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郁达夫以自我暴露、自甘堕落作为同命运进行抗争的手段毕竟是消极的,不能使个人从根本上获得拯救,以颓废进行命运的抗争,其结果必定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7.
沙陀族首领、晋王李克用是唐朝沙陀汉化的关键人物和奠基者,他个人的汉化前后反差很大,也最具传奇色彩。文章从个人思想、个人官位、沙陀族军事角色、沙陀族民族身份地位四个变化过程来探讨李克用个人汉化的特点,揭示了他独特的汉化表现,诠释了他如何从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豪酋汉化为忠心耿耿的唐臣,以此窥视此时期沙陀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沙陀族首领、晋王李克用是唐朝沙陀汉化的关键人物和奠基者,他个人的汉化前后反差很大,也最具传奇色彩.文章从个人思想、个人官位、沙陀族军事角色、沙陀族民族身份葺地位四个变化过程来探讨李克用个人汉化的特点,揭示了他独特的汉化表现,诠释了他如何从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豪酋汉化为忠心耿耿的唐臣,以此窥视此时期沙陀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赢 《河北教育》2023,(9):62-63
<正>1907年,马勒出访赫尔辛基,和西贝柳斯关于交响乐的性质有过一次对话,西贝柳斯认为“交响曲最吸引我的是其严肃性和风格,以及其使所有动机之间都带有内在联系的深刻的逻辑性”,而马勒则认为“交响曲必须像世界一样,它必须海纳百川”。无独有偶,茨威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评价也是“一和万有的世界”。马勒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的眼光超越了某个特别的艺术门类的限制,关注的是人类心灵的根本问题,寻求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出路。马勒肯定阅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因而我们在他的音乐中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遥远回响。如果说,精神气质的相通,关注话题的接近,对人类命运的关心,这些还是思想层面的,那么我们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仔细聆听马勒之后,更能发现两人的作品之中在结构安排上也有异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师陀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陀是我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感伤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三四十年代乡镇世界的人和事。他的小说散而不淡 ,沉郁感伤 ,舒缓自如 ,深刻揭示了旧时代下层平民的可悲命运。他的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 ,但自始至终有一种沉实而不高亢的主调。这既是作者的局限性 ,也是师陀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重要特点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