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人文精神的呼唤,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把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指向之一。那么,职业教育呢?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应当地需要关注这一走向,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纳入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其实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不乏人文精神。挖掘儒学人文精神,将其植入当代职业教育,必将显示巨大功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儒学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中的人精神丰而意博,理深而旨远。其中“仁”、“义”、“忠”、“信”就是十分可贵的人因子。这些人因子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正确义利关系的确立、至公诚敬品格的造就、诚信无欺品格的模塑等,都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企业面临着文化差异引起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意识,以及制度性文化的冲突。儒学的人文精神崇尚和而不同,以人为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当前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学不仅对中华民族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思想宗旨、治世主张、淑世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所体现的人精神必将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承载儒学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其中蕴含的乡国情怀、亲情友爱和人生感悟等人文精神是儒学在经典文学中更为根本的一种内涵传承,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个性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经典文学代代相传的文化长河中探究儒学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个性形成及其二者相生相息、互涵互动的关系,对儒学人文精神在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评估,探究当代民族文化心理的历史渊源,其潜在价值给人们提供了研究新儒学发展与当代文化心理形成的广阔视野和新颖角度,也为认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及其独特发展规律的提供了可能性,对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感情熏陶和大力倡导、积极塑造21世纪新儒学的文化内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学,已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政治文化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对于繁荣优秀思想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温儒学经邦济世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183;五子之歌》中的名言,可说是儒家治世的基本理念。这是说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自然稳定安宁。儒学创始人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论语&;#183;颜渊》)即人民如果对国家失去信任,国家就立不稳。如何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呢?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183;颜渊》)人民衣食充足,保卫国家的兵力充足,人民对国家自然就有信心。执政的官员,人民把他们称作“父母官”。怎么才能成为受人民拥护的“父母官”呢?儒家的主张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183;大学》)这是说执政者应同人民打成一片,关心人民命运,人民喜欢的事就办,人民厌恶的事,绝不要干。这样一来,就能同人民忧乐与共,上下一体。正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183;梁惠...  相似文献   

7.
汤一介 《今日教育》2009,(11):53-55
我想,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它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也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儒学是源远流长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世界  相似文献   

8.
9.
儒学固然是生命的学问,但儒学更应是面向民众的学问;儒学固然具有世界的价值,但儒学首先应当实现其在中国本土的价值.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吸取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历程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注重发挥其“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真正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地位,取得自己的现代形态.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应当更加突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双重融合,把个体教化、社会教化和国家治理相融合,探求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这样说,儒学价值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的儒学还能够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文精神与教育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代社会语境中的基本主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应把握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精神,缺少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审理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与人文精神追求悖逆之所在,从而因的放矢地寻找培植人文旨趣的教育实践之路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要实现创新首先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思想范畴的独立性,因此在这样的时代,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大放异彩。让学生学会创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是时代的需要,让学校教育沐浴在人文的光辉中是时代付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一对于教师尤其是职校教师而言,能否正确地认识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传统儒学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该文认为: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乐而不忧的生活态度,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参赞天地的终极追求。对此如加以创造性转换,仍不失为现代文化建设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能缺少文化精神的推动,在“工具理性”日益膨胀的背景下,重建现代人文精神已成为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人文精神的重建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生根发展之地。  相似文献   

14.
关注儒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教育儒学观念是传统教育伦理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应贯彻落实在当代的素质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翁舒捷 《考试周刊》2013,(45):159-160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德性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植根于儒学德性文化传统,才有我国道德教育的根深叶茂。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儒学思想的核心、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如何利用儒学伦理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人文精神文丰而意博,理深而旨远。其中的"和"、"仁"、"义"、"礼"、"智""信"等可贵的人文因子,对于构建当代大学开放兼容、以人为本、崇德守朴、和谐有序、求真务实、诚信敬业的大学精神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当代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和开发儒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重建普世伦理,还是对于我国在社会体制转型期加强道德建设,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与倡导人文精神建设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中国当代电视文化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借用西方的“大众文化”概念与批判理论否定其建构人文精神的文化功能的观点是偏激的,它忽略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制度体制、文化传统背景和接受群体的具体需求。电视文化学作为人文学科,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民众的当代文化需求,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内核,才能够立足于高品位的文化起点上,建设出有中华民族风格和话语体系特色的电视文化学。  相似文献   

19.
融人文精神于职业教育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职教论坛》2004,(30):58-59
营造高职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氛围,培育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要融人文精神于职业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0.
蒋伟军 《广西教育》2009,(12):16-18
通过对人文精神教育传统的研究,分析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会带来的社会不良后果。为了保持教育的适度平衡及实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历史继承和教育的前行,应呼吁人文精神教育的复归,这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