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占有若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繁荣与发展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同时,也从审美方面影响人们的意识,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文化水平,并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的这一论  相似文献   

2.
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尚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大众与艺术出现前所未有的贴近,大众消费文化如同消费商品一样轻松自然。青少年一代生活在商品的包围之中,也必然受到时尚文化的冲击,时尚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影响着青少年文化的变迁轨迹。一、时尚文化分析“时尚文化”建构在一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领域有相当的闲暇,并且急…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能够和谐的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它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使青少年更懂得欣赏美,更能发挥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升华精神生活及扩大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观自然风物,看社会万象,美无处不在,美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从而将美的精神传承下去。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  相似文献   

5.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能够和谐的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有卓越的潜能来发展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它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使青少年更懂得欣赏美,更能发挥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升华精神生活及扩大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的整体 ,它是人类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感性现实活动 ,它具有超过越出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单向度界限的超越性 ,达到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感性现实的统一 ,因而也就实现着实践的自由 ,从而达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体现在对象的形象上就是美 ,体现在主体的心身上就是美感 ,集中表现为艺术 ,因此 ,美、美感、艺术就是超越性的实践自由的形象显现的正面价值、肯定性的价值感、正面价值和肯定性价值感的符号文本  相似文献   

7.
武瑞玲 《考试周刊》2010,(33):40-41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在音乐美学诸多的研究门类中,集中体现人的主体行为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我围绕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的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香 《成才之路》2010,(23):66-66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在音乐美学诸多的研究门类中,集中体现人的主体行为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现围绕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的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艺术。其内涵是说人体动作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反映的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而舞蹈欣赏(也称鉴赏)则是以人体动态造型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舞蹈艺术的美是欣赏之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本文针对舞蹈欣赏能培养大众审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如同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处在文学消费的一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活动。本文从文学产品的价值实现、文学创造活动的最后完成,以及对文学产品的再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的诸般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接受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活动电视时代的来临,全面塑造着电视观众——电视人。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具有双重的“生产——消费”属性。作为电视接受的观众,也不可避免地受“生产——消费”的社会机制的制约。广义而论,人的这种“生产——消费”属性具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电视接受在一种文化形态上,正是这两种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但在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经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自古以来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美的光芒。图案属于"设计·工艺"系列,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是人们广泛接触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强大的  相似文献   

13.
作家艺术家们创作作品,其根本目的是要发挥其作品的社会作用,其前提是其作品要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即创作离不开鉴赏;反过来,作家艺术家们也可通过自己的艺术品来“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我们认为,创作与鉴赏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物化的概念应该严格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遗憾的是不少学术论著却把物化概念扩展到艺术生产领域,把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艺术构思也称之为物化,这就必然引起学理上的混乱。实际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有着严格区别.物质生产的原料是自然物质,艺术生产的原料则是精神材料;物质生产是人以自身的自然力以动的形式作用于自然物质的物化过程,艺术生产则借助于媒介对精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升华;物质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生产的产品则是赋予艺术构思以物质形态的物态化过程以满足入的审美需要。因此,将物化与物态化区别开来具有学术意义,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各种各样的美,学习数学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美的欣赏的需求。欣赏数学的美就要懂得它是抽象艺术,学习数学就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它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永恒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但是学习数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艺术有三个重要命题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精神生产。它必然由生产、产品、消费构成系统,以物化形式来体现,受到整个社会生产的制约;而对世界的掌握也要经自身的系统来完成。作为意识形态,艺术生产又必然与时代和阶级的命运相联系,其产品并非一般产品,而是表达人类共同意愿和情趣的完整的个性化世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是艺术真实地掌握世界和艺术生产得以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一样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各具独特地位,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各有独特的功能。精神生产是指主体认识客体、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是一项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对象,以一定系统形式的精神产品为结果的社会生产活动。精神生产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首先使用的,不过,马克思在这里谈精神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证明劳动时间是劳动产品的价值的量度这条经济学原理,从而揭露鲍威尔一伙在这个问题上的无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在这里,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即“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也就是通过脑力劳动,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科学知识产品的生产,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等。  相似文献   

18.
使用动漫艺术对经典童话进行再生产,是伴随20世纪后期经典消费浪潮而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现象,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有特定的内涵及现代特性,动漫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又解构消解了经典童话原有的审美特征和深度意义。它糅合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童话艺术,是童话的艺术新宠。它解构经典童话的再生产,促进经典童话的艺术再创造,开拓出了一个美丽的大众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9.
劳务产品又称劳务,是服务生产领域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以活动形式存在的一种产品。在过去,人们把劳务排斥在社会产品范畴之外。随着社会生产领域扩大及消费水平提高,劳务作为服务劳动过程的直接结果,它和物质产品一同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在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其“产品”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劳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它也就和实物产品一样,要让渡其使用价值,实现价值.所以,探讨劳务产品的商品两重性问题,也就有了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多元观念、意志、情感的物化品——文学,它又是一个复杂玄奥的精神网络系统,而作为统摄这一复杂系统的审美理想,它又潜在地嬗变为美与善的辐射中心,艺术创造主体和欣赏者对善的价值判断和对美的情感认同都追寻它的运行轨迹。美的创造客观地合审美目的与美的欣赏主观地合审美理想,也表明创造和欣赏、文学家和读者必须以心灵相会于这种理想的美的境界,而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是否美与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