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时人称其为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曾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年间中进士,时年已花甲。曾任湖州、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和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明代后期的文坛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风曾盛行一时。李、王之徒极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作品字摹句拟,古奥艰深。归有光则表示坚决  相似文献   

2.
一、写作时间《项脊轩志》作于哪一年呢?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是不注意也不重视的。在我所接触到的各种古文选本与各种文学史著作中,对此一问题,都不曾涉及。当然,也曾有人谈及此一问题。王勉、曹明纲在所作的《归有光》评传中说:《项脊轩志》作于归有光三十岁的时候(见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267页)。可惜,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1506-1571年)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常常被选入教材。这篇文章的正文写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这一年作者才19岁;其补文部分,即——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益矣。  相似文献   

4.
沈迎懿 《考试周刊》2010,(29):31-3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文章写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时年作者19岁,补文部分作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其时作者31岁。一篇写家庭琐事的短文能四五百年传诵不衰,主要原因在于文章于细微处洋溢着真挚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的文笔美吴天柱“文笔”之说,古已有之。“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但后人很少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它。文笔,固然是多义的,但它不像“韵味”“意象”等传统美学概念那样,有着深层的神秘性和表层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一、文首的“喜”如何来衬“悲”?《项脊轩志》全文笼罩着浓重的悲情愁绪,而文首作者却以欢快的笔调写少年时的读书生活。这里写喜悦,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下文的悲情。而“喜”是如何来衬“悲”的?对此问题的透彻理解是准确把握本文思路及情感的关键。为何而“喜”则又是理解以“喜”衬“悲”的突破口。少年归有光在“项脊轩”中刻苦静读,心境愉悦。对于其愉悦的原因,一些教师仅从文本表面出发,认为是经过修缮后的“项脊轩”的环境得以大大改变:庭内竹桂兰木播香,夜晚清风明月相伴;书斋光线明亮,卷帙盈架。当然,自然环境对一个人心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导入——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师:四大喜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写作特点,培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项脊轩志》是历来传颂的散文名篇。文章以项脊轩的记叙为线索,引出作者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一段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把记物、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笔墨纡徐平淡,真切自然,悱侧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本文的写作艺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应该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和重点所在。具体说来,主要抓以下几点:(一)以记物为线索,将记物、叙事、抒情揉合为一体的布局结构;(二)选择生活琐事和细节,传神地刻面人物形象和情态的写法;(三)用简洁、  相似文献   

11.
课时安排:2课时(加一个早读) 时间安排: 1.利用早读通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形、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第一课时:辨主旨,品细节,注重基础知识。 3.第二课时:赏析艺术特色,注重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是明朝后期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以抒情见长,善于用疏朗淡雅的笔墨写家人亲友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随意点染,都能寄托自己的情思,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就是一篇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优美散文。自学本文要反复  相似文献   

13.
归有光因《项脊轩志》这一篇抒情佳作,而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欧公以来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这篇散文几经周折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了作为散文精品的应有地位,可是几处不甚妥帖的译注,却影响了这颗圆润之玉的光泽。一、失“信”的“借”、“诸”先说“借”。原文:“借书满架,偃仰啸歌”。译文:“借来的书籍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教师教学用书》)“借书”即“借来的书籍”,这种译法孤立地看实在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疑窦重重了。其一,借的数量太大。求学问,不借书那是不可能的事,借…  相似文献   

14.
15.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归有光的散文长于叙事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家常生活琐事,寄托真挚的情感,被称为“明文第一”。它入选多个版本教材,深受师生欣赏。关于《项脊轩志》的研究综述,有两篇论文:李梦月《〈项脊轩志〉研究回顾与教学建议》主要从主题、写作特点、教学设计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提出教学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此篇文章是2017年所写,之后的研究还未系统梳理;另有一篇朱婷《〈项脊轩志〉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介绍1、关于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  相似文献   

17.
孙云云 《现代语文》2013,(12):58-61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文言散文。它通过记叙“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抒发情感。贯穿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物线以轩为写作角度,情线有对亲人的深沉怀念,更有作者复兴家族的强烈责任感。文章表达的一大特点就是将项脊轩中人、事的变迁和作者的情感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抒发情感时,既有明写,也有暗写,在从明写到暗写的变化中,体现了作者内心难言的伤痛。  相似文献   

18.
《项脊轩志》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统篇目。教学时不可“年年岁岁花相似”,应遵循“新教材、新概念、新教法”的宗旨,对教学设计进行革新。 一、归氏散文及《项脊轩志》 归有光是明中叶以后反拟古的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当时主盟文坛、一呼百应的王世贞大加抨击。归的创作成就令敌手王世贞折服,称赞他“千载有公,  相似文献   

19.
明代散文流派众多,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明代中叶的唐宋派。它反对拟古,更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为明代正确继承唐宋散文的传统,创造新的文风树起一面旗帜。在散文史上,的确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众多唐宋派作家中,如说成就最高的,首推昆山归有光。高中语文课本选入了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不仅让我们感悟了其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窥见唐宋派散文创作的思想及其风格。  项脊轩不过是一间小阁子,而容纳了人事沧桑之变迁;《项脊轩志》也不过是“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之恨事”下的几件家庭琐事,却带着感人的色彩。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传统高中文言篇目《项脊轩志》为依据,探究能始终以问题牵引学生思考,轻松、高效而又影响深刻地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文言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