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罗彬 《新闻导刊》2007,(2):27-28
本人从事多年法治报道,在采写实践中遇到过各种稀奇事,接触过不少当事人和法律专业人员。采写出大量法治新闻,有的被评为报社好稿,也有作品被全国各大媒体大量转载。通过这些新闻的采写,我谈谈自己的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2.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的新闻作品中总是或明或暗地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聪明的读者也是可以从阅读中发现这些作品暗含的思想和情感倾向的。因此,我们在采写新闻时,对新闻作品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倾向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舆论效应,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还是在第8届全国好新闻选评活动的今年5月份,有人间及上海的《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为什么入选的新闻作品比较多,要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我说,这是因为两报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作品、制作新闻标题、设计报纸版面等方面,新闻的价值观念比较强;报纸上发表的新闻价值高的作品比较多,在评选中入选的机会也就自然多了。记得当时我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从人物内心角度报道的新闻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孟晓云采写的通讯《大户心态篇》,刘蔚采写的通讯《汉城决战的最后40秒》、吕晓琦采写的通讯《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等,这些作品都获得过全国好新闻奖,比报纸、刊物更为多见的是电  相似文献   

5.
杨帆 《军事记者》2007,(6):65-65
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的新闻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他也是少有的几位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战地报道的中国记者,他的新闻采写风格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毛超 《大观周刊》2011,(26):210-210
新闻采写是记者的天职。无论是在十六世纪新闻事业诞生之时,来往跑动于各大船埠码头间靠传递和出售商业行情、交易讯息谋生的早期新闻从业人员.还是现代社会中广泛活跃在各大新闻现场:用各种方式为大众报道最新信息的新闻记者,其所有职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闻信息的采写和传播。然而。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稿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观性)及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知识结构、撰写水平、逻辑分析能力及思维方式等。而笔者认为.其中.对记者要求最高也是最难培养的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采用独特的、多角度的切入点去进行采写.即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仅就当前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运用进行一番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洁  刘哲君 《军事记者》2012,(11):26-27
新闻贵在创新。新闻作品能否常写常新.是衡量新闻记者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一项例行的工作、一个老套的话题、一次寻常的活动.或者一位普通的人物.如何通过记者转换思维视角,带给受众全新的信息知觉.使报道富有新意和特色?窍门之一。就在于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能否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一、求异思维在新闻作品采写中的功效求异思维是一把启迪新闻思路的金钥匙。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灵活运用求异思维,觉常人之未觉。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述等各类新闻作品,获得自治区、全国性新闻奖50多件(次),其中有17件荣获省部级以上一等奖。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自己采写  相似文献   

10.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雷明德 《新闻知识》2000,(12):24-25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懒于或不善于思维的“低能儿”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我很羡慕会思维、点子多的记者.别人写出来平平淡淡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对于新闻采写中的思维方法,这些年来我曾作过用心实践和研究.这里提出如下一些见解。一、追踪…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个世纪60年代,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深厚的意蕴、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作品尤其是报道先进典型的新闻作品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1997年加入新闻记者这一行业以后,其中有八年时间在采写教育新闻。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这八年间,笔者走遍本土的大小乡镇,深入大小学校,掌握了许多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采写了数百篇报道,为本市教育的发展鼓与呼。有的作品还获得广东省新闻奖和中国地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写工作,在对当前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采写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了电视新闻采写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最后,从新闻采写工作特点出发,探讨了新闻采写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15.
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采写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是新时期新闻媒体赢得竞争和发展对记者的真切呼唤。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记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采写条件逐步改善,不少记者脚板底下的功夫变弱,不良习气增多。 一类是才子气浓厚,靠剪贴现成材料,长篇空文顷刻而就,人称“剪刀  相似文献   

16.
于小菲 《新闻世界》2014,(9):175-176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采写新闻通讯见长,被称为"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在黄远生的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黄远生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新闻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17.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絮语     
最近我在整理过去的新闻作品,对一些有特点的新闻或多或少作了一些点评,其实也就是写了一点采写体会。一些较长的文章我都拿去发表了,余下还有一部分二三百字的"三言两语"。这些"三言两语"虽信手拈来,难以成篇,然也是一个基层记者若干年的感悟,仔细读来,会有一些趣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采写系列报道、重大典型等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近年来,笔者同前进报社的同事、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怎样联合采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20.
在这次“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中被淘汰下来的作品里,有一部分作品经反复阅读,发现其有着很具特色的“得”的,只是由于作者未能很好地将它提炼、总结出来,仅仅泛泛地讲了一下一篇作品的采写过程,便落了个功亏一篑的结局。应征作品《爱有源头情不碣(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从这篇应征作品和作者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