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 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动词重叠+补"结构。这种结构在语音上存在重叠音变的现象;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增量"和"减量"两种。表示"平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古汉语在潮汕方言中的保留,表示"减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后期由于搭配的补语的虚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中含有动补动结构的句子,其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复杂多样,补语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各不相同;汉语的动补结构除了自动和使动两种句式的遗留和变异之外,还有一类是由动词虚化形成.  相似文献   

5.
部分VV式重叠后面可以带表时量或者动量的准宾语,以使VV表示的"不定量"变得具体明晰."VVO准"格式有着与"VO准"格式不同的语用效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同方言渗透、网络语言的影响、VV的意义与来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同"动+补+宾"结构相比较,从动词的限定、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的语义类型、整个结构的句法位置等方面,分析了动补结构带宾语的格式"(动+补)+宾"的构成及其内部关系,总结了它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7.
"更"移入带"得"动补结构的语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八百词》讲程度副词“更”修饰动词短语时指出:“动词后用‘得’引进补语时,‘更’可以移到补语里去。”本文认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更”都可以移到补语里去,而是要受到补语意义、补语结构以及程度副词“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动补结构中的“V 完”组合,通过其在实际用例中的句法和语义表现的分析,发现其中的“V”绝大多数为及物动词,且具有“持续”和“自主”这种语义特征;“完”具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表现和语义指向;在句中“V 完”组合多与表“时”、“体”义的词或词组共现。  相似文献   

9.
SOV完成体句和SVO完成体句在吴语中的接触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方言中存在着两种不同语序的完成体句子。一种是SOV句,如我饭吃拉哉/拉了。我吃了饭了。我饭吃仔/了做生活。我吃了饭干活。(拉了又作辣海了)一种是SVO句,如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义构辞法“1个字(辞)类=1个义象x1个义类“的格局中,义类是核心位,义象是关联位.汉语动补结构的“补“正处在义类位置上,所以是语义重心.而这也反映出汉语重“效果“轻“动作“的作格语言类型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中古四声在闽北方言的今读与古今声母的类型存在着制约关系,同属内陆闽语的闽中方言也有所体现。考察中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上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以明晰古上声在内陆闽语今读调类的文白层次与对应情况,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去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最后对因接触而产生的一些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分析集中于来自共同语和南平"土官话"的影响,包含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两方面描写、分析闽中、闽北方言的名词后缀"亻舍"、"佬"和"头",列举其用例,并略作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4.
闽中、闽北方言的分音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闽中、闽北方言分音词的特征,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和扩展形式六类列出分音词词表。  相似文献   

15.
闽语的“卜”和“挃”都是“要”的意思,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但是在各地闽语中,“卜”和“挃”不论是用字还是读音、意义或用法都有许多差异。通过对闽语的“卜”和“挃”的分析,研究认为,方言词汇的研究应着力于常用词,尤其是口语常用词。但是,常用词的比较研究,不能只取某一个词义作孤立比较,而必须从整个义位的系列并联系义素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才能认识单个常用词的完整含义和功能。而且,常用方言词的比较。应对内比较同区方言之间的异同,对外比较方言与古今通语的异同,如此才能准确提取归纳方言的特征词及其历史层次中的语言事实与演变规律。最后,对方言常用特征词的词源考证很重要,但必须经过音韵论证、字义分析和古籍用例引证等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闽方言群和侗台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言,各方言点的鼻音及塞音韵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些相同之处,它们或合并,或弱化,或消失,是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5):111-114
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声母,韵母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忽视了声调应有的作用,普通话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对方言语调纠正效果不尽人意.通过对安康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比,找出安康话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存在的差异、常见声调错误类型及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普通话教学和训练,提高学习普通话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趁(赚钱;拥有)"、"?兪(用石块等击打)"、"横去声(扔掉)"、"鈙(提;拉扯)"、"愒(躺;斜靠)"和"(闭门)"是山东方言的特征词汇。这些词在南方方言里仅散布于吴语和闽语中,在粤语、客赣语、湘语和徽语里踪迹难觅。究其缘由,两晋青徐移民从中原东部出发南下先聚集在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后来这些移民的后裔又经由浙南进入了福建。这些词语即是由青徐移民辗转挟带下来的,它们在吴闽语里的分布范围跟移民迁移的路线基本吻合。本文的结论可以跟学者们研究西晋青徐方音特征在吴闽语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