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中国首届詹姆斯·乔伊斯国际学术研计会胜利召开今年7月5日至9日,近百名研究詹姆斯·乔伊斯的中外学者、海内外翻译家和出版家云集北京、天津,参加了中国首届詹姆斯·乔伊斯国际学术研讨会。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现代派小说家,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0,(2):64-64
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性的雕刻大赛——“中国雕刻艺术节(木、石雕刻大赛)”将于2000年8月在福建省惠安县举办,这次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雕刻大赛将邀请国内外一百名雕塑家参加,最高奖奖金将高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3.
装修4年、耗资约6300万欧元的蒙彼利埃的法布尔美术馆(Musee Fabre)去年2月初重新开幕,成为南法艺术界一大盛事。开馆数月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参观。  相似文献   

4.
5月14日,坐落在北京东二环路上的中国文化部大楼内,11位德高望众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成为第一届中国“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的获得者。文化部艺术司冯远司长主持颁奖仪式,他向各界详细地介绍了获此殊荣的11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获奖者为:造型艺术家:王朝闻、艾中信、华君武、启功、张仃、侯波、曾竹韶;表演艺术家:王金璐、邝健廉(红线女)、袁世海、戴爱莲。首届获奖艺术家均为耄耋长者,他们或亲临颁奖仪式,或派专人出席。尽管获奖者均白发苍苍,却无不精神矍铄,壮心犹在。值其古稀之年,他们喜获此项成就大奖,为他们艰苦卓绝辉煌漫长的艺术生涯更添新彩。有人形容11位获奖艺术家实为“国家之宝”,即“国宝”。是的,获奖老艺术家年龄已然七八十岁,艺龄均达五六十年,他们非凡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海外,既是20世纪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树者、成就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见证人,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11位获奖者在艺术上执著的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史上树立起一座座艺术丰碑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扬起一面面人格的旗帜。老艺术家们凭其非凡才华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继承、革新、研究、创作,承前启后,代开先河,在造型表演...  相似文献   

5.
近来关于山东某一所民办高校以百万年薪聘请“哈佛博士”为所谓“常务院长”(不知是正职还是副职),媒体发了不少消息。媒体关注他是否“哈佛博士”,而在笔者看来学位真假属于法律范围,但在教育思想范畴内颇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它放在我的衣橱顶端的一个架子上,原来是个鞋盒子,是我的大孩子为了圣瓦伦廷节,把它装饰一番后送给我的。糊的是合乎标准的粉、红、自三色图纸,现在已经退了色。还有铅箔,几张餐巾纸、三种通心粉、橡皮软糖、胶质糖豆以及一些上面带字儿的白色小鸡心(这合乎汤姆的爱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用不少图书馆用的白色浆糊粘在一起的。这个鞋盒制成的纪念品在胶质软糖豆和橡皮软  相似文献   

7.
8.
最近出去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会的规模不大,够不上级别,一二十个人,都是一个行当的,如果称专家不算是恭维别人和自我恭维的话,也可以说都是一些专家吧。会议没有请当地的领导出席,没有通知当地的新闻界,也没有举行诸如开幕、闭幕之类的仪式,大家围桌而坐,自由地讨论一个大家都关心的学史写作问题,会开完了,同行的想法互相都清楚了,觉得收获挺大。尤其是对这种开会的方法,大家都挺感兴趣,觉得这才算找到了开学术会议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窗外,雨依然在飘着,树叶被雨滴冲打着,而我的心也好像被什么冲打着. 今天又是星期天了,下午,我和我哥又要去学校了,母亲又在忙着给我们凑生活费,我和哥哥就这样静静的在家里等着.  相似文献   

10.
乾隆名臣王昶在雅集時端出明末義士鄺露的硯臺,引發了許多考訂詩的創作。當時正是鄺露詩集遭到禁燬的時代,這些考訂詩改變了鄺露作爲節義符號的結構,寄寓了詩人的哀憫與共感。乾嘉之時出現了以考訂爲詩的風氣,曾被認爲是詩道之一厄。假若能走進詩歌的歷史語境,當能對文學如何被需要、什麽樣的文學才能被需要,有更真切的體會。  相似文献   

11.
郑清森 《寻根》2020,(2):100-102
1985年3月,河南省永城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永城陈集乡丁集轮窑场征集到一件青铜■,现存于永城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青铜■通长35厘米,高15厘米,重3.3千克。该青铜■的流较长且宽,下附四个兽形足,夔龙形鋬,龙嘴衔住器物口沿。口沿下部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瓦纹。  相似文献   

12.
13.
由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众多沿海省市的考古人员共同组成的西沙考古队,近日结束了对远海古沉船"华光礁一号"为期近两个月的发掘清理工作。目前清理保护的青白瓷、白瓷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散失多年的近1300件物回归喀布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并于不久后展出部分稀世珍宝。这次物回归行动,得到了瑞士和德国的资助。联合国教科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这批藏品此次重归故里,是向阿富汗人民归还部分记忆,这个国家需要重塑民族凝聚力。在历史上,阿富汗是古代中国和古罗马之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过去收藏了大量珍贵物。该博物馆是1919年在巴海巴拉宫殿收藏馆的基础上建立的,1924年正式开放。曾约有10万件珍贵藏品。主要收藏阿富汗的史前遗物和受希腊明影响的贵霜王国时代的佛像、印度教神像、伊斯兰时代物、各历史时期的钱币和民俗物等。藏品90%是出土物,其中与佛教有关的物占40%。博物馆陈列有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明和阿富汗史前明的石器、陶器、金银器、希腊罗马化东渐时期的饰有角斗士搏斗图案的古罗马玻璃花瓶、佛教传人后精美的佛教故事牙雕刻画和犍陀罗艺术品、伊斯兰教色彩的雕像、图画、器皿等。博物馆大门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铭:没有化的国家就没有历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3-93
北京长风2008春季拍卖会即将举行,本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网罗元、明、清多朝代的珍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当推两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这两件元青花大罐具有元“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所有特点,两罐造型一致,器身装饰均由5条纹饰带构成,一只颈部绘海水纹,另一绘缠枝菊纹,其下纹饰一致,同在肩部绘缠枝莲纹,足部的仰莲纹与腹部的缠枝牡丹纹中间,用较窄的卷草纹隔开,花卉的花瓣及叶有暗刻。已知世界范围内公私收藏的此类元青花大罐共20余件。国内除3件出土品,能在市场流通者仅数件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8,(11):91-91
“北京故宫文物收藏”系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授权出版、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为主题之介绍系列,该系列依类别分为12册,各册选取约200件代表性文物以一篇专文、200件文物的图片与说明为架构,简洁呈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各类收藏,可作为领略中国文物之美、了解中国文物发展的入门鉴赏系列。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08,(11):91-91
该书分玻璃、金属胎珐琅、玉石、陶瓷与有机材质等各章,依材质共介绍20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鼻烟壶之美。鼻烟壶和中国的古代器物如钟表、雕漆、瓷器、酒器等相同,随着国力强弱、各朝钻研、文化迭渗、地方特性的冲刷,除器物本身的造型与质地千变万化,装饰手法的演变和器物与其他类别工艺的共同表现,亦有可累牍论之的发展。而清代在时间上的晚来,  相似文献   

19.
李迪 《寻根》2003,(3):84-86
汉代科学家张衡(78~139年)曾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造“候风地动仪”,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仪器还是两件仪器?看法并不统一。主张是两件仪器者,通常是把“候风”和“地动”分开,前者为“候风仪”,是气象仪器;后者为“地动仪”,是记录地震的仪器。笔者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糊涂,无明确看法。最近又仔细阅读原始记载,经反复思考,并查阅其他有关资料,如1931年出版的孙文青《张衡年谱》、1986年出版的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等,最后的结论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而不是两件仪器。先来看看《后汉书·张衡列传》…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