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洪华  李锦兰 《现代情报》2014,34(9):153-157
网络舆情的力量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府决策和形象,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和正确应对。“广东茂名3·30事件”就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试着就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与研究,从网络舆情的概念、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经过以及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分析我国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现状出发,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给出当前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工作流程和研究框架,探讨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相关技术手段,结合应用系统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和实践,最后讨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热度,研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仿真,验证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网络舆情事件中热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事件作用、网民作用、媒体作用和政府作用等四方面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给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危机沟通相关研究的梳理,指出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危机沟通研究领域的一个新主题,归纳了危机沟通视角下网络舆情演变的差异性、时段性、随机性特征.总结了网络舆情演变研究现有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利用抽样统计方法对网络舆情形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二是利用舆论动力学及相关仿真方法分析舆情的形成规则及演变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 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 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 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 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 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 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 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微  徐烨  肖维泽 《情报科学》2018,36(3):64-69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使人们对国内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相关研究有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方法/过程】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16 年间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研究领域的2041 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分析软件 Citespace 为研究工具,对网络舆情危机响应研究领域中的年代、作者、机构、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 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国内网络舆情危机响应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为该 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从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概括。同时,分析了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情景要素,为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在梳理国内外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相关研究成果之上,基于4R理论设计了通用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场景下的应对手段。以丽江政府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为例,探讨危机应对手段的具体情景应用。[结果/结论]4R危机管理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因其在价值取向、行动目标和周期划分上与政府处置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有高度契合,因此将其应用于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具有适用性。危机的概率、种类、强度是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要素,因此危机应对手段的选用要依据具体的危机情景而定。  相似文献   

8.
杨静  朱莉萨  朱镇远  黄微 《现代情报》2019,39(10):94-101
[目的]通过研究当下网络环境的具体情境,利用概率分析的方式判断具体舆情所属的案例类型,从而为网络舆情危机响应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贝叶斯网络模型作为分析方法,构建网络舆情案例匹配的指标体系和案例匹配模型。[结果]通过48个网络舆情危机中的随机43个事件作为训练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剩余5个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作为测试组,经检验测试样本案例匹配结果与事实相符。[结论]本文通过构建网络舆情案例匹配的相关指标体系和贝叶斯网络模型,为对网络舆情进行分型,从而为舆情危机响应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宝盛  季红颖 《情报科学》2020,38(6):103-109
【目的/意义】通过对重大疫情中的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疫情危机、构 建清爽的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找到出发点和着力点。【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导链和网络舆情危机演 变结构,阐述了重大疫情应对中的网络舆情危机演变的各个阶段形成及运行机理,在梳理其特殊表征和对典型案 例回顾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策略。【结果/结论】要从强化政府公信力度、加强网 络媒体管控、引导网民文明用网、防范危机叠加风险、消解国际舆情压力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和基层调研资料,构建了舆情反应力、舆情引导力、舆情控制力等3个维度的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网络舆情预警由趋势性预警到防御性预警的转变,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现代情报》2015,35(4):61-64
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昕  邱长波  李瑞 《现代情报》2018,38(11):59-65
[目的]研究大数据网络环境发展新形势下,通过概率分析判断导致危机爆发的关键环节,为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贝叶斯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探究网络舆情危机关键节点诊断的流程和机理。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分类匹配模型和关键节点诊断模型。[结果]建立60个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训练组得出模型条件概率表,3个测试组样本经实证诊断结果与事实相符。[局限]贝叶斯网络结构的构建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进行优化。[结论]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型,并精确地从复杂变量中诊断出对危机态势最具影响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监测高校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于快速准确识别高校网络舆情危 机风险等级,提高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效率、应对能力以及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 法/过程】在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舆情发布者影响力、舆情热度、舆情强度、 舆情扩散度四个维度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熵权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计算, 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对舆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简化了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危机预警的识别程 序,为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新/局限】增加风险评估指标筛选过程,两种评 估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信舆情传播特征,从网络舆情生态视角研究舆情主体、舆情信息、微信环境相互作用而共同形成的微信舆情生态系统,分析其平衡机理与失衡表现。以河北邢台"7·19"洪灾微信舆情危机为例,分析突发事件情景下微信舆情生态失衡的表现,据此从舆情主体、舆情信息和舆情生态环境3个方面,提出突发事件微信舆情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迪  张会来 《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目的/意义】高校是网络舆情的聚集点和热源地,其舆情引导和治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凝聚社会共识、筑牢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石。【过程/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施引文献的名词性术语、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等,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治理的形象修复与弥合路径,舆情叙事模式转变与高校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危机响应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创新/局限】本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动态图景,但数据来源仅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难以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以Deffuant有限信任模型为基础,运用复杂系统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危机信息互联网传播中无政府参与的舆论演化模型和有政府参与的舆论演化模型,模型包括主体属性描述和交互规则。将天涯网钱云会之死舆论危机数据作为仿真初始数据,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模拟了政府的观点可信度、公信力、危机信息公开速度和危机事件透明度等参数改变对舆论危机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政府观点可信度和公信力越高,危机信息公开速度越快以及危机事件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控制危机事件的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连喜 《现代情报》2019,39(6):132-141
[目的/意义]当前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概念内涵描述缺少规范、统一、明确的界定,对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有利于助推后续研究的发展。[方法/过程]在深入调查和比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领域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概念分布入手,重点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术语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辨析,并在综合当前研究环境下对网络舆情内涵表述进行广义性界定,同时对图书情报领域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启示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有助于明晰网络舆情在不同学科或领域中边界与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