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众文化冲击下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保证。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学生尤其要注重三种语文学习习惯的强化。即:回归语言文本,强化读文字、品语言、勤思考、巧想象的习惯;回归经典阅读,强化诵经典、读名著的习惯;回归规范用语。强化规范表达、标准为文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2.
12岁以前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被大众和专家所公认的典范作品.它具有几个特征:一是典范性,二是广泛性,三是历史性.为什么要强调12岁以前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呢?因为,人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需要读的书籍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无限的书籍,那就要筛选,就要精选.经典的文本思想经典,它能给学生思想以永恒的启迪.经典的文本语言经典,它的语言形式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经典性是1 2岁以前语文的首选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文性是语文之所以成为语文的硬性指标,以语言为核心,以文章为重要载体,以语言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欣赏及运用汉语言进行读、写、听、说、理解等为外显学习行为的。长期以来,考试评价一直在引导、规范、调控着教学行为。语文考试评价要在张扬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同时,关注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质——语文性,注重语文性的考查;语文考试评价只有彰显"语文性",才能凸显"语文味",也才能发挥其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正确引导功能,共同推动语文性胜利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通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养成自主学习语言习惯;通过积极主动的口语表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学习生活中的互动交流,体验语言运用乐趣;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语言习惯的养成和规范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教师应注重"首因"效应,让语文从课本转为口头表达;创设课堂小品,让语言从口头上过渡到心中;锻炼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 ,这是由汉语言的特点和汉语言的学习规律决定的 ,也就是说 ,学习语文的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有的同志说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习惯。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 ,四者之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但就学习片面的语言来讲 ,读写更为重要。这里读又是写的基础 ,所以读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核心 ,也是整个听说读写的基础。抓住了“读”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根本。目前改革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强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读"是学好语文的重点,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读不背学不好语文",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只有让学生多读、多背,才能更多地积累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语言、锻炼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经典美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利用经典美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1.激发兴趣,培养诵读习惯,领略经典美文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2.对经典美文分类集中,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3.结合时事和季节选择相关的经典美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4.诵读经典美文可以陶冶情操,端正品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应该怎样教好语文?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积淀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