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骁 《上海教育》2004,(7S):17-17
为了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应用,进一步深化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海市教委正在酝酿出台”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记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包。建立和完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2004年底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发达教育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上海的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需要。“九五”之初,上海的小学开始步出入学高峰,上海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建设“一流城市”的目标定位、以及上海“一流基础教育”工程的启动,为上海小学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以“小班化教育”为标志的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课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界提倡反思教学已经多少年了,有多少教师真正具有反思力?教师到底该如何反思?华老师的文章——《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见《人民教育》2004年第22期),至少显示出教学反思的两个秘密:第一,反思的起点是回顾“事件”,反思的目的是“寻找另外的办法”;第二,无论回顾“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4,(10):26-29
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看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上海市教委在此次行动计划中公开、透明了政府信息,让社会各界广泛地参与进来,这是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迈出的一大步。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提出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市场通”。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应用,进一步深化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海市教委正在酝酿出台“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建立和完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2004年底实现所有中小学的宽带专线接入目标,90%以上的高中、80%以上的初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专属话题,其研究的兴起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近年来,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效,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同时,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其所生成的质疑、反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使其自身的发展进入了“攻坚时期”。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堪称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教育观念,从官方至学校、从公众到家长,都对素质教育充满了美好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似乎困难重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为教育界有目共睹的文化景观。对目前的基础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好像只是“神话”而并非“现实”。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认为,应该到了对素质教育进行系统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造成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观念不是最根…  相似文献   

8.
李煜 《广西教育》2008,(35):16-1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这点已为大家所认识。为此,广大教师纷纷踏上了“反思的旅程”。亲历反思的实践后,不少教师反映出一些困惑:教学反思的内涵是什么?怎样确定反思点?怎样进行有效反思?笔者在学习、实践、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南方日报》2008年9月15日)其实,早在2004年5月20日,顾明远先生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就曾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1],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顾先生此言一出,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网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话语     
《天津教育》2008,(11):3-3
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深圳市举办的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他说,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早在2004年,顾明远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教育界引起争论。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上海基础教育实现了“校校通”,这标志着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而信息化要真正融入基础教育,仅有硬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硬件充分地应用起来,而这正是目前比较薄弱的地方。为此,上海市教委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出台了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堪称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教育观念,从官方至学校、从公众到家长,都对素质教育充满了美好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似乎困难重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为教育界有目共睹的文化景观。对目前的基础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好像只是“神话”而并非“现实”。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认为,应该到了对素质教育进行系统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长期存在的基础教育收费问题,近两三年来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治理教育乱收费成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之一后,2004年的两会上,教育收费问题仍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科学研究,正本清源,解决问题。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和解决基础教育收费问题的前提,简单地以“乱”字来表征基础教育收费情况,不是科学的态度。基础教育的确存在乱收费问题,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一种教育收费都是乱收费。当前社会上对教育收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教育合理收费与教育乱收费界线模糊,这…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教育界的“大课程、小教学”体系中,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第三条道路”政策在英国的政治制度之中确立主导地位以后,教育界也因之产生一系列转向,其中伴随着新千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评价转向成为英国教育中一道惹人注目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从考试问题看“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应试教育”实质上是指基础教育中的考试病,“素质教育”则被认为是医治这种病的良方。然而,不管教育贴上什么标签,由于考试是教育三要素(教、学、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水平评价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澳大利亚教育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类研究,提出了基础教育中应该关注的“七大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几年国内教育界广泛兴起的“多元智力”热,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认真反思:剖析加德纳教授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进而剖析西方学者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早期反思、2004年以来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整体反思和具体反思。这说明,我们应该多元地理解、多元地讨论和多元地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相似文献   

18.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几年国内教育界广泛兴起的“多元智力”热,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认真反思:剖析加德纳教授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进而剖析西方学者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早期反思、2004年以来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整体反思和具体反思、这说明,我们应该多元地理解、多元地讨论和多元地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国科学教育界提出了三条主要培养途径:特别开设的课程;按照常规开设各门学科课程;课外、校外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事实上,探究式科学教育不是一种统一格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当前探究式科学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们呼吁:探究式教学,切忌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