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的出现,使一度陷入低谷迷惘期的我国广播界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随着这种广播形式的兴起和日趋完善,广播出现了再度辉煌局面。 下面结合我们办节目的体会,谈一点粗浅之见。 广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无论是过去录播时一对多的“灌输式”,还是现在直播节目一对一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初识网上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底,上海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当时笔者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笔者将计算机连接上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当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质量并不太好的广播声音,激动的心情使人感到一个广播新时代的即将到来。那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收看”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信件。当时参与策划指挥网上直播节目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  相似文献   

3.
余笑忠 《新闻前哨》2001,(11):22-23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外,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更使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且,毋庸讳言的是,在传统的三大传媒中,电台常被人视为弱势媒体,在这样的格局下,广播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突出重围,比较了广播与其他媒体之后,许多人得出的结论是:走精品之路。 自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台开播以来,全国各地电台先后涌现出“经济台热”、“音乐台热”、“交通台热”,而在节目形式上,都不约而同地由录播改为直播。可以说,广播界成了“精英文化”向“大…  相似文献   

4.
美国电台的广告经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广播业的主体为商业广播,商业电台因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听众生活,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变而广受听众欢迎。几个大的广播集团公司在美国广播界中占主导地位。这些大广播公司在全国各城市有许多下属电台,形成联播网。各地电台主要对所在地听众播出地方节目,也每天播出所属公司的少部分重要节目,如新闻类节目。 广告是美国商业电台的主要经济来源。美国广播业在和印刷媒体和电视竞争的过程中,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断寻找市场空间。自1985年以来,美国广播界的广告收入一直呈增长趋势:1985年65亿,1990年  相似文献   

5.
浅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主持人步入新闻节目,几年前还是刊物上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广播的振兴,已成为现实。东方台、上海台相继推出早晨一小时的主持人直播新闻板块节目之后,其他省、市电台,甚至县级电台也纷纷开出主持人新闻节目。实践表明,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与其他节目主持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外,更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界,直播是开发广播潜能的钥匙,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正因为此,采用直播方式的电台日益增多。例如在江、浙、沪,至80年代末几乎没有一家直播电台,可是在进入90年代短短3年多时间里,已经有十几家电台采用直播方式。情况表明,直播比起  相似文献   

7.
目前广播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提到创优,人们总是将它与各类评奖活动联系在一起;谈到创优的成果,则会列举出一大串获奖的节目。有的电台在创优过程中还实施精品战略,专门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的广播评奖活动中获得好的成绩。更有甚,一些电台根本没有设置某一类型节目的栏目,为了使该项目在评奖中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8.
邓志青 《视听纵横》2007,(4):116-116
目前广播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提到创优,人们总是把它和各类评奖活动联系在一起,一些电台甚至根本没有设置某一类型节目的栏目,为了使该项目在评奖中不会落空,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创优人员每年专门创作一两个“精品节目”供参评使用。显然,这样的广播创优已经走入误区,它的危险性在于这种创优违背了广播的传播规律并且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中期,面对报纸扩版、电视增频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广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广东珠江电台的成立,吹响了广播改革的号角,几年时间里,以组建系列台、主持人直播、节目大板块结构以及开设热线电话等为特征的改革遍布全国,一时沉寂的广播界又有了生机,广播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就湖北电台而言,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改革,已经形成了以中波为主导,专业系列台为补充的广播格局。人民台、文艺台、经济台、交通音乐台、新闻传呼台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全天播出时间由原先每天十多个小时,增加到现在每天七十多个小时,相对固定的听众仅在省内就达到两千多万人。广播依然是广大城乡干群了解政策、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和我省主要新闻媒体之一。如果说,前一时期的广播改革比较注重增加节目套数、扩大广播规模、讲究播出形式、走外延扩张之路,着力缓解广播受其它媒体竞争挤压的话,现在则应该在更加注重挖掘内涵,增加精品节目,提高队伍素质上去下功夫。 党的十五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为广播的再次创业和二次腾飞创造了良好机遇和社会环境,受众获取信息的多样化和对时效的高要求以及广播科技的发展为广播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广播如  相似文献   

10.
茹红 《声屏世界》2003,(9):49-50
近几年,交通台成为全国广播界的“新宠”。厦门电台为了适应这一变化,2002年7月,明确把厦广经济台定位成以经济、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频率。在全天二十小时的直播节目中有十二个栏目近十个小时直播的内容与交通有关。为使交通节目更具权威性,改版之初厦广经济台就与厦门交警支队全面合作,并以“及时提供第一时间的交通动向,高密度播出全市路况动态”为交通频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我国各地电台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发展起来,并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年元旦同时开办了四个主持人节目,它们是:《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对农村广播》、《青年之友》。这些节目在全国广播界和广大听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今晚八点半》开播四周,听众来信就突破两万封,这种情况是前所少有的。如今,全国各地电台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广播节目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开始在直播节目中重视对象性问题。对象性节目,目前仍是广播领域的特定概念,是近年来广播界一直探讨的窄播化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象性节目在广播界早已有之,80年代以前,广播节目中的专题节目,就是对象性...  相似文献   

14.
电话直播节目是我国新时期广播改革的成果之一,目前已在全国广播界普遍推广,这种播出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需要我们我们去面对。  相似文献   

15.
直播板块节目是广播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竞争中诞生的一个新品种。它打破了以往广播“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强比了交流性和参与性,使广播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呈现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魅力。然而,由于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等各方面的因素,地市级电台在举办直播板块节目中正在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广播节目改革的导向、质量和品位。这里先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编辑问题。 轻视编辑工作,是不少地市台直播板块节目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些电台的节目不仅板块内部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是在相对时段  相似文献   

16.
广播创精品节目的几个途径──从常州经济广播电台的实践谈起沈爱华,钱中苏广播要出精品节目,是广播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常州经济广播电台自办台以来,以此为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几年来常州经济台在全省和全国性优秀节目评选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这正是我们努力创...  相似文献   

17.
王永军 《中国广播》2005,(10):47-48
作为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在早间黄金时段播出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开播以来在全国广播界引起强烈反响。到现在,已有近30家省级电台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中期,正当一些俗不可耐的广播文艺节目大行其道的时候,一种与之迥然相异的节目形态开始出现在广播传媒,出现在听众的期待视野。它负载着广播界从领导到广播文艺从业人员的理念:确立并强化广播文艺的引导功能、审美形象;恢复和重建广播文艺被浅薄庸俗几乎侵蚀殆尽的文化品格。人们从其他领域移植了一个名词:“精品”,来涵盖这类文艺节目的共有特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致的外在形式。 几年来,尤其是首届中国广播文艺奖开评以来,一大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时代精神而又精美雅致的广播文艺精品涌现出来。这些精品节目对广…  相似文献   

19.
广播外宣节目由于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对象的特殊性,即广播外宣节目,特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及各地电台与国外电台交流寄送的节目,它的受众对象就是外国人以及广大的华人华侨,由于国外听众在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听众的差异,再加上广播节目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广播外宣节目在开头一定要注意要吸住听众,也就是广播界常说的“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20.
自从广东开出第一台直播主持人节目至今,各地大大小小的电台办了数不清的直播节目,一般的规律是:经济台一马当先,其它系列台紧随其后。直播主持人节目的形式,大改从前的格式化,很随意,很贴近,这种形式一开始,便赢得了众多听众,人们惊呼:广播的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但春天短暂,这种形式很快普及,便到了成熟的夏季,人们从广播里听到的是哪家电台都有的形式和这些形式产生的内容极其相近的一些节目:信息、服务、点播、谈心、娱乐……很快,不少听众感到,听广播就像现在逛书摊一样——书堆成山还找不到书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