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将你的照片清晰地复印到一片树叶或花草叶上,你一定会珍爱这张特别的照片,那么人像怎样复印到植物叶片上呢 ? 1实验用品   无病斑新发植物嫩叶 (可用杨树或牵牛花 ),无水乙醇,碘酒,玻璃片,照像底片,黑纸,镊子,小烧杯,酒精灯。 2实验步骤   a.取植物叶片置于黑暗中,三昼夜后避开阳光直射取出。   b.将所需底片覆盖在叶子正面,用黑纸将叶片的背面托起,使叶子的背面不见光,上面盖上一块玻璃片,放在阳光下晒 3~ 4h。   c.在暗处去掉底片和黑托纸,把叶子投入到用水浴加热至沸腾的无水乙醇中,溶出其叶绿素,直…  相似文献   

2.
正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笔者发现注射器有很多用途,如作滴管、量筒和反应容器等,用于捕捉水蚤、转移液体等。一、用注射器探究叶子上下表皮哪面的气孔数目多1.实验原理。堵住注射器针嘴,拉动活塞,针筒内会产生一个负压。叶子处于负压环境下,叶内气体则通过气孔出来。如果叶片是浸没在水中,则气体从叶子中出来时会看到气泡。比较叶子上下表皮冒出气泡的相对多少,就可判断叶子上下表皮哪面的气孔数目多。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生物》教材的“植物”部分中 ,光合作用的生理实验有三个 :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组实验 )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 ;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演示实验 )。这些知识贯穿高中生物教材 ,在整个中学生物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 ,对这 3个实验的用具与装置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 ,设计制作了一套面貌全新的、更加科学的、多功能的植物生理实验仪器 ,简化了操作过程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 光合作用实验叶片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教材设定使用“黑纸片与回形针”用于…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生物》全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叶的功能部分,讲到气孔是空气和水进出叶片门户。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气孔的这个作用,除了做蒸腾作用的实验外,我们又补充了一个小实验。我们采用容易培育而且实验效果比天竺葵明显的蚕豆幼苗作实验材料(在花岔里培育即可)。采一片蚕豆叶子,将叶柄插入一段较细的橡皮管(橡皮管可用自行车气门上的气门心),管的另一端与打气筒相连。把叶片放进盛着清水的器皿里或脸盆中,叶的下表皮向上,然后打气。  相似文献   

5.
树叶上可以印照片,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把自己的人头像印在叶片上。找一张相片的底片,要黑白分明,眉眼清楚的,然后找一盆天竺葵来,放到阴暗的地方,两昼夜不让它见光。此时,叶片里的有机物除了叶片内部消耗,完全运输到茎和根里去了。第三天把花盆拿出来,再把底片放在叶片正面。反面用块黑纸托住,并用夹子夹好四  相似文献   

6.
在叶子上可以印上你自己拍的照片。不信就跟我一起来做吧!游戏道具:一个盘子,一盆叶片大且光滑的植物,一张已冲洗过的底片,一个耐热玻璃杯和两枚回形针,一个燃气炉和一张铁丝网,碘酒和乙醇。  相似文献   

7.
第九册《热辐射》一课是在学习了“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又一次让我们认识热现象的重要内容。课本中所演示的热辐射对比实验,采用的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进行比较,看两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一实验客观地反映了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  相似文献   

8.
<正> 1 用注射器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而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比上表皮多。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亲眼观察到气孔的存在,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1.1 实验器材空心菜、20mL 注射器1支、清水1盆、橡皮筋1个。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植物气孔实验中,除了以植物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外,以扶桑等的花冠作为材料,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气孔在植物体叶片和花冠上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使学生明白,除了在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外,气孔也存在于植物其他器官的表皮上。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三七     
我家养了一盆三七,它的叶子像一片片绿油油的小桃心。我把它长长的蔓轻轻地盘到了一圈铁丝上,一夜之间,它竟然长成了一个绿色的大圆球!我非常喜爱这盆三七,所以妈妈特地把它交给我养。每当我给它浇水时,它那绿油油的叶子上,就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四册第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课文为了证实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叶蒸腾水分,设计了三个实验。我认为可以把三个实验合并成一个实验做,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实验效果好。实验目的:使学生懂得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实验材料:试管一个、植物幼苗(根系完整、茎叶透明、叶较大的植物),棉花塞、植物油、红色墨水、塑料袋、棉线、试管架。买验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该实验既能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又是演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必备的实验,对“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是重要的。教材以盆景植物天竺葵为材料进行该实验效果固然好,但是由于各地的环境条件有所不同,有些学校没有这种植物材料,必需用其他植物代替。以各种植物材料进行该实验,往往会出现一些效果不佳的现象。笔者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在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片褪色的过程中,有的叶片褪色虽然快,但是很快就变成黑色,加碘液检验,叶片的遗光部分难以显承出来;有的叶片褪色很慢,加热三、四十分…  相似文献   

13.
爸爸关心植物比关心我还多。有一次,爸爸下班回来看见金边吊兰有些叶子枯萎了,就急着问妈妈:“这几天有没有给吊兰浇水呀?”妈妈说:“没有,我最近比较忙,忘记给你的植物宝贝浇水了。”听了这话,爸爸赶忙拿来一盆水给吊兰浇上,并对妈妈说:“在我们家照顾好这些植物是头等大事啊!”还有一次是双休日,爸爸在家里把一盆盆花草搬到门口,手上拿了把大剪刀把盆内的枯草和杂草都剪掉,忙得满头大汗,也不休息。茉莉花的土臭了,爸爸怕影响茉莉花的生长,便忍着臭味小心翼翼地给它换新土。爸爸换土时可小心啦,想用小铲子,可又怕弄断了它的根,只好用手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一、黑白物体吸收辐射热对比实验 五年制课本《自然》第七册《热辐射》中有一对比实验:“用同样的白纸和黑纸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两手  相似文献   

15.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小故事。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子”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为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入课题师:(上课以后,首先出示一幅画着葫芦的投影片)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结的这些小葫芦可爱不可爱?种葫芦的人秋天能摘到葫芦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运用这种讨论方式,把学生引入课题。)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1.学习生字…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物学教材关于“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一个不漏气且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几片叶子上,袋口扎紧。对植物浇水后,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从而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生物》“叶片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 ,讲述了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下表皮的气孔数量比上表皮多。对于这一知识点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 ,效果明显 ,具体方法如下 :先采摘完整的空心菜叶片 ,放在通风处一段时间 ,实验时将开始萎蔫的空心菜叶片浸在水中。然后取一支 2 0mL的注射器 ,将注射器的针嘴插进叶柄中 ,用左手捏紧断口处 ,右手用注射器向叶柄内注射空气。这时 ,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中冒出 ,而叶片正面冒出的气泡很少。这就说明了气孔可以通气 ,…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十五——十八课)着重介绍植协体内的运动变化及生理机能,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的是认识植物的生理机能,初步懂得按“问题——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植物怎样“喝水”》一课,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植物用根吸收水份,用导管运输水份,用气孔蒸腾水份,以此说明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把大量的水份不断地蒸腾到环境中。《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懂得光合作用是绿叶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份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自然第四册第65面,有一个“植物用根吸收水份”的实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用根吸收水份,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试管和一棵幼苗,在试管里装大半管水,把幼苗的根漫在水里;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份蒸发到空气中去;然后把试管口塞好,在试管壁上标出水面的高度。按这种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至少要到第二天才能见到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植物用根吸水”的滑晰概念。为此,我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种“植物用根吸水”实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爱家     
自制花草亮叶剂要让室内花草的叶子又亮又绿,可用啤酒加水(比例为1:1,也可以2:1)喷到叶子上(开花了的植物不能直接喷洒)。喷草本植物溶液要配得稀一些,喷叶厚的植物溶液要配得浓一些。也可以用绵纸蘸上啤酒直接擦拭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