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太祖赵匡胤当初还在后周柴世宗手下为将时,有一次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赵匡胤正杀得兴起,突然,他的战马中箭而死.赵匡胤跌落马下,敌军的几个战将乘机围了上来.正在这时,赵匡胤手下的一个骑兵突然飞驰到他面前,跳下马来喊道:"将军快上马!"情急之中,赵匡胤也来不及说什么,只匆匆看了那骑兵一眼,便跨上战马与已驰到面前的敌人拼杀起来……  相似文献   

2.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后主李煜亡家败国,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  相似文献   

3.
赵匡胤即位初年,其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中北方边境压力尤为巨大,北边局势稳定与否对保证北宋新生政权内部稳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赵匡胤所必须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赵匡胤最初以平泽潞李筠之乱为目的,对北边采取的是主动进攻的策略,但随着政权内部逐步稳固,才转而采取“先南后北”战略.  相似文献   

4.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当上皇帝时,曾经闯下大祸,受到官府通缉。赵匡胤从河南一直逃到陕西,才没被官府抓住。他在逃跑途中一直都没吃过东西,快要饿晕了。华山的陈抟(tuan)老祖知道赵匡胤日后会成大业,打算指点一下这位未来的皇帝。于是陈抟老祖打扮成一个卖桃的老人,在路边等着赵匡胤。果然,已经饿得失去理智的赵匡胤一眼就看到了陈抟老祖放在路边的一筐桃子,他连问都不问,直接抓过几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阿 Q的一段唱词,是绍兴戏《龙虎斗》中的唱词。《龙虎斗》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的义弟,大将郑子明在酒席间说了句兄弟要轮流做皇帝的酒话,赵匡胤就以为郑子明要谋反篡位而把他杀掉。赵匡胤酒醒后,又斥责缪军师为何不制止自己而把他逼走,以致奸相欧阳方作  相似文献   

6.
赵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复杂的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对於整个北宋的发展起了严重的作用。因此,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讨论是有其必要的。但也毫无疑问地,这一套复杂的政治制度,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产物,而且它和北宋皇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讨论这个问题,便很自然地涉及到赵匡胤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问题。为着使问题的说明集中起见,这篇文章就不打算把赵匡胤的全部活动加以叙述,从而给赵匡胤在历史上的作用以更多的说明;而仅是从赵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说明赵匡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将其最宠信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军副监军,一同出征. 得知这一消息后,随军监军潘美非常不满,气冲冲地责问曹彬:“难道你不知道田钦是一个德行很差的小人?他总喜欢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想要置我们于死地.你这么做等于引狼入室,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相似文献   

8.
<正>诚信赢得人心北宋初年,赵匡胤一统天下,派人到吴越国劝降,并保证以前的恩怨既往不咎。不久后,吴越君主钱镠前来拜访赵匡胤。就在举行招待宴会的前一天,一位大臣对赵匡胤说:"一山不容二虎,留着钱镠是个祸患,还是尽早除掉为好啊!"赵匡胤一听,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你这是小人行径!咱们既然已经对人家作出承诺,又怎么能反悔呢?赢人贵在心,你那样做会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3,(3):13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17年,重文抑武,他开创的宋朝文化繁荣一时,为人津津乐道。围绕他的传奇一生,也有不少典故轶文,广为后人传诵。"华山不纳皇粮":相传赵匡胤巡游四海时,在华山碰到道教陈抟老祖,两人在华山下棋亭下棋,并以华山为赌注,结果赵匡胤连输三盘,不得不遵守诺言免去华山一带的税负,从此,就有了"华山不纳皇粮"的说法。"黄袍加身":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诸位将领为他披上黄袍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赵匡胤(yìn)出身军人家庭,从小喜好武艺。投身行伍后,屡(lǚ)立战功,最后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公元960年,赵匡胤领兵出征契(qì)丹,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帝后,虽然贵为国君,但军阀习气依旧不改。文武百官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祸端。  相似文献   

11.
刘伶的名作《酒德颂》真实地袒露了其内心世界,是他的一封自白书。本文从《酒德颂》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来还原刘伶以酒为务、遗落世事、睥睨礼法之士的狂狷性格,并以《酒德颂》为窗口探究魏晋之际酒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代公私对宋元遗籍的搜集和保存,应当说是相当重视的。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宋人别集的刊刻、抄录等方面。另外,在宋人别集的重辑、选编和注释上,明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地位与特征,对扬唐抑宋诗学观进行纠偏。这一诗学之根本,不在纠缠于诗歌诗艺形式上的高下判别,而关注内容精神之追求。以提倡变风变雅、振兴诗教为旨归,寄寓着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1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人冯山,字允南,蜀地著名文士,在巴蜀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其生年失载,甚憾。笔者据《全宋诗》冯山诗作《丁卯除夜》推断其生年当为1031年(宋仁宗天圣九年)。  相似文献   

18.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散花歌》是丧葬仪典歌。其中的唱花文原是丧葬仪典。花文表征花谢人死,逝水东流:给亡者指路的花文;奉劝活者善待长辈;歌唱“花”的子孙代代薪火相传。《散花歌》一则告慰死者,老“花”虽“散”,新“花”百世其昌;二则,可冲淡丧事的悲凉,让生者活得更好。因此,散花是哀悼逝者,为撒手尘寰者祝福安魂、送行道别的,属于庄重肃穆的仪式歌。《散花歌》之所以成为安魂之歌,是因为我们国家叫“中华”,国人自称“华人”,中华图腾柱叫“华表”。这些“华”就是远古图腾的“花”。散花演绎华人的民间宗教:人活着是一朵小花,死后回归花山圣母。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刻画人物性格采用了多种手法,其中酒被作家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成为了独特的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本文从酒显英才、酒露性格等方面来论述小说中酒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领略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