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浩然可谓“两条腿走路”,一是用新作品显示“真实品德和新生”,从《山水情》到《苍生》奋起直追,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做了有保留的反思,在其50-70年代小说创作的“常”与“变”中徘徊着前进,也不乏小说式精神自传色彩。一是创作自传体小说,“把自己说清楚”。这些小说具有很高的社会史料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新时期以来的浩然小说创作,可谓为霞尚满天,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学以近代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此,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的创作高潮,即1919年至1942年的新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42年至1976的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76年至1995年的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次创作高潮,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蒋子龙对新时期工业文学有突出贡献 ,他在新时期工业文学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追求方面均有新突破 ,对于振兴我国当前工业小说创作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伤痕小说作为新时期的第一个小说创作潮流,是以打造了几代人关于“文革”的集体记忆而被镌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伤痕小说引领出场的人道主义文学潮流,更是给新时期文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辟出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伤痕文学”的主流阵地,伤痕小说以其暴露“文革”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批判“四人帮”罪恶而闻名于世,其中对于人性压抑、扭曲的揭示,代表了文学重新开始重视人性,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伤痕小说的兴起,也是民众迫切需要一个压抑已久的人性情感的宣泄途径,更是知识分子出于抚慰那个时代人性“伤痕”的需要。本文就将通过分析伤痕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对伤痕小说带来的人性回归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00-103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潮流,这一类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还原生存本相,采用"零度"叙事,消解权力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原则的规定,具有反英雄、反崇高的色彩,呈现出一定的通俗性特征。文章力求通过新写实小说从世俗人生入手,表达对精英意识的对抗、留恋与生存的焦虑以及在精英与世俗之间徘徊的困顿,着重探讨新时期社会转型所引起的文学转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人们奉献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辉煌作品的路遥,当然有其深刻的创作体验的。《路遥文集》(2)收入几篇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谈话和文章,由此出发,我们大致可以梳理一下他的创作总的发展脉络。一、“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来现”。路透在《答(延河)编辑部》“你是怎样从生活中获取题材”时说,“我常常选择我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题材来表现”。《见《路遥文集》(2),以下路遥语均见此书)这是创作的至理名言。不过问题是路遥对此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又是怎样坚持实践的。第一、路遥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不是故事如何…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看来,寻根学的一个重要的学史意义就是推进了新时期小说艺术观念的转型。这种转型的具体内涵包括:使新时期小说由传统载道走向现代审美、由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以及对传统小说时空观念的转变等。本探讨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寻根学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成长小说”是新时期一股独有的创作潮流,它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文学的发展而行。本文采用文学史时间分期方法,将“成长小说”分为80和90两个年代,从话语背景和叙事风格两个方面来对几部典型作品做个案分析,试图把握年轻人在时代风云中的心灵律动。  相似文献   

9.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锡伯族小说创作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锡伯族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期,与创作队伍的壮大相应,新时期锡伯族的小说创作在题材的丰富、主题的开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艺术创作技巧不断成熟。尽管新时期锡伯族小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