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在目前的劳动力就业过程中,职业性别隔离现象非常普遍。职业性别隔离是造成职场领域中社会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为探查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心理因素,本文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调查大学生的职业性别隔离意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女性就业竞争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条件下女性就业渠道趋于狭窄,越来越回归到传统的具有较强女性禀赋特征的职业领域,这种状况在促进女性就业的同时,加深了“职业性别隔离”,扩大了职业性别分工的不平等。本文提出,不应让发挥外生比较优势成为女性就业的一种“刻板模式”,强调培育内生比较优势对促进女性就业的重要意义,主张强化公共政策对培育女性内生比较优势的作用,对劳动力市场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3.
朱光军 《湖南教育》2004,(18):20-20
新课程的实施和以往我们所进行的一些教育教学实验有许多不同。实际上,一开始我们走的就是一条被“新课程化”的道路。作为新课程实践的主体,由于被“新课程化”,我们是被动的,被动地应对各种问题的冲击。大量的是“面对”了,才想到“怎么办”,而在“怎么办”的过程中,被“新课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优质就业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指标。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业畅招生旺”、“出口拉动进口”是许多职业学校多年实践的经验之谈。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人们对学生毕业就业情况的关注更为强烈。照理说,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应该也正是招生形势好的专业,但事实上就业与招生之间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一一对应关系,许多职业学校近年出现了就业“热”、招生“冷”的反常现象,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就业“热”、招生“冷”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竟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学生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化社会的需求;教师一边讲着就业指导课.学生一边抱着简历找工作。这种高校就业工作的“急就章”.使许多毕业生都遭遇了临阵磨枪的尴尬.“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我要学什么专业?如何通过我的专业通向理想的职业之路……”大学生的成长迫切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6.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男女性别气质趋于中性化的趋势,我们应理性观之。其实任何性别气质都只不过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当代大学生性别气质的中性化是他(她)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整个社会对性别气质中性化加以重视,并正确引导,它将是通向兼具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双性化"的必经阶段,也恰恰证明男女平等更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伴随着时间的步履,走进新的时代,我们也随之沐浴着新一轮课改的阳光雨露,在其间徜徉。我们接触并解读着许多新生的事物,“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其中让我们关注、炫目、探究的新生事物之一,因为在新课程实施要求中,它被确定为小学至高中必修课程,而且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平均三课时。面对这样的一门新课程我们怎么办?迷茫,疑惑,无策,无奈,抗拒……这些都曾是我们的心路历程。后来,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和快乐,而“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了广大师生生命的构成,他们津津乐道,投身其中乐此不疲,他们通过大胆开发,积极实施真正体验着……  相似文献   

9.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榜样教育的困境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仿真的时代”:仿真品与真实的关系是仿真构造真实,或者说,被构造出来的仿真品就是真实,不再有超越它的另一个真实世界。在我们这个时代,仿真品不是现实,而是超现实”。超现实不是被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榜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榜样教育的困境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仿真的时代”:仿真品与真实的关系是仿真构造真实,或者说,被构造出来的仿真品就是真实,不再有超越它的另一个真实世界。在我们这个时代,仿真品不是现实,而是超现实”。超现实不是被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杨武祥 《大学时代》2006,(12):58-59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娱乐界刮起的“中性化”风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被裹挟在内,其中尤以青少年居多。存在必有其理由,那么“中性化”娱乐的风靡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异变?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劳动力就业过程中,职业性别隔离现象非常普遍.职业性别隔离是造成职场领域中社会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从择业者(高职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产生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探讨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和职业性别隔离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网络与读图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对阅读采取了快捷的态度,时常在传播媒体上见到、听到“眼球文化”这个词,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餐文化,它正是网络、读图时代的文化现象。所谓的“眼球文化”,其实就是强调对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力但无须动用人们的思维与想像的一种快捷手段,别说碟片、光盘的大量出版已经对文字赋予的人们的想像构成冲击,就  相似文献   

14.
本刊在2005年2月号和3月号分别推出了《“微型创业”你做主》和《SOHO青春代》专题,从追寻“微型创业”的创业潮流到“拥抱SOHO”的工作时尚,我们试图洞察、梳理青年一代在这个社会中的职业痕迹和趋向。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隐性就业”。隐性就业,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尚未被显化,但却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职场转向。尽管它现在还只露出冰山一角,但我们已经初步觉察到它涌动的暗流。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高等教育,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许多以前被忽略的性别偏见问题得到审视与反思,这其中最具有群体显著性的就是性别隔离问题。性别隔离对女性的专业与学科选择产生影响,使得女性学科逐步形成。学科与专业上的性别隔离问题已超越了个人选择和单纯的教育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研究性别隔离视角下高等教育中女性学科的形成对于提倡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2002届的高校毕业生仍有一部分在迷茫,没有找到工作。至于另一部分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有的认为工作不理想,准备“跳槽”。今年即将走出校门的212万毕业生也冲击着就业市场,使我国就业市场呈现着“人潮鼎沸”的热闹场面。随着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一声高于一声,如今追求热门已远远不是最好的选择,更多的人在对新兴行业的潜力进行分析,仿佛是在一夜间就又听说了许多新名词,如雨后春笋。那么——  相似文献   

17.
王艳 《教育与职业》2006,(16):93-93
当碧浪新衣秀的广告语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大众视听的时候,女性新的职场形象也在悄然深入人心——“她面对新人事!”“她迎接新挑战!”“她创造新女性的职业奇迹”。在“她时代”渐渐改写职场格局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一度在职场上处于被动的女性群体,并由此催生出了当今女性最赚钱的十大热门职业。  相似文献   

18.
自食其果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国家电视台有幸请到了著名垃圾处理专家雷森博士为我们展示他的最新发明——垃圾处理器。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它将彻底改变我们星球的面貌……”  掌声如同暴风骤雨般响起,我走到了一台有一人多高、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黑咕隆咚的大洞的机器面前,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发明的垃圾处理器。它可以把垃圾送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去。它其实是一台物质传送机,或者说它连通着时空隧道。当我们把垃圾扔进里面时,垃圾就通过时空隧道被传送到了遥远宇宙的另一个地方,或者是远古和未来。”  “具体被扔到了什么地方?可…  相似文献   

19.
“就业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规范劳动就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国际通行制度,它是对求职者进入职业岗位而提出的一种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具体表现形式为“职业资格证书”,它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它和学历证书一起被社会所重视,被称作“双证并重、双证并举”,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就业准入制度”不只是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它适用于所有的求职者。大学生“就业准入”制大学生“就业准入”制是专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的。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