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过对中英文的相关概念来源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国家形象既是传播者、阅听者对国家的主观印象,又是国家实际情况的客观映照.主观印象和客观映照之间可能一致或者偏离,从而造成国家形象认知的复杂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中,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有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也将很难改变。自媒体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及由此外延的自媒体用户数量,这一巨大群体有着改变传统媒体对外传播弱势地位的潜力。但自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为了使受众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必要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手法的艺术化。自媒体艺术传播可以使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4.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杨 《东南传播》2011,(4):50-52
本文在对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首先,从本体论视域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借助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分析当前研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家形象与媒体形象、政府形象的差异,从而扩展研究视野。进而描述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下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6.
明安香 《新闻实践》2013,(12):25-27
核心阅读: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全面影响力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新闻传媒界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向世界说明中国》、《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等专著专述也颇受业界好评。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要注重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传播,还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国家行为、实物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大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树立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是坚实持久、可信可亲的。形象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以色列各种媒体中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中国以及中国民众在以色列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对外宣传和公关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需要借助一定平台加以展现,现代传媒无疑是展现国家形象最多也是最好的一个平台。本文以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将档案分析和网站内容分析相结合,主要检索了与主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资料,包括书籍和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中的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关网站(网站整体架构、BBS和新闻跟贴)的资料,分析了国内、国际主流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意图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9.
网上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伟 《新闻界》2001,(2):28-29,31
因特网的出现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因特网对一个国家的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形象影响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对外宣传的核心任务就是形象设计,即通过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展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服务。所以,认真审视国际传播界中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现状,以网络为契机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塑造中国…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符号化传播方式,通过借用旧符号进行相似性处理,或者添加特征标记、进行重新组合等手段产生某种象征意义,以达到广告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在重视自我形象传播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他人如何看待中国形象。因此,当中国元素一再被当作反面符号运用在跨国公司的广告中时,激起国人强烈的公愤。而国内的一些广告符号,也出现了不恰当象征意义的表现。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角度,通过对广告文本中文化符号的解读,探讨广告符号中的“他者认知”与“自我认知”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对特定国家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民族精神、国家行为、国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这种评价和认定,来源于主权国家的客观实在,是国家实在的主观反映。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和制度要素三个方面。它通过国际新闻流动,主要是国际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来呈现。国家形象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系统性和多维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以及对内对外的差异性。只有全面把握这些特点,理清国家形象的形成机制,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刍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试图利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 ,对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初步分析。从上述角度分析 ,国家是一个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处于国际社会大系统中 ;其形象的形成过程类似于单纯的物质的形成过程 ,但是国际社会的复杂性造就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国家形象其实是一种映像的输出  相似文献   

13.
国家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又是软实力的基础,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杨妮 《今传媒》2017,25(10)
与新闻媒体传播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本文分析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软性影响,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自从成为焦点后,世界都比以往更加关注中国。笔者相信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是以印尼《罗盘报》(Kompas)作为个案讨论外国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罗盘报》作为一个印尼最权威的报纸,它到底以什么样的声音来报道中国及塑造中国特定的国家形象。本研究针对印尼《罗盘报》自2013-2014年以来有关中国报道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希望通过这份论文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国家行为及国家本身是否完善 ,是国家形象的客观基础和基本内涵 ,但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大众传播 ,通过大众传播影响公众舆论 ,传播的过程就是在公众心目中“投影”国家形象的过程。借助大众传媒构建与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 ,已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的重要环节 ,也成为各国外交制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承办圆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奥运会既是体育界四年一度的狂欢,也是新闻界的一次盛会,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近三万名记者云集北京。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十分不寻常的一年,3月份的拉萨"打砸抢烧"事件、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在境外受阻……北京奥运会给重塑我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电视媒体应正确宣传报道奥运会,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中国正处在持续发展并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与外部世界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国政府有必要为此进行长远规划,将其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国家形象内涵、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和国家形象传播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它是国家综合国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国家主权宣誓的无形体现。因此,国家形象本身意义非常重大,它对于国家在国际中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体制与行为的完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与客观的条件基础,但是国家的形象塑造就离不开大众传媒。通过媒体传播影响公众的舆论导向,传播并表现国家形象,通过外宣传媒表现国家总体形象,也成为了各国外交的手段之一。由此,我们应该遵守媒体传播的有关规律,并融入世界传媒体系,提高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笔者基于此,首先分析当今社会传媒力量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及影响,然后重点介绍了外宣传媒的塑造国家形象的相关策略,最后提出了在塑造国家形象中传媒必须遵守的媒体规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