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语境”,即语言环境,分为内部语言环境和外部语言环境。内部语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  相似文献   

2.
语境(context),通俗的称谓是“语言环境”,即说话的现实情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场合。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离开了语境,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学好和教好英语,语境因素绝不可忽视。构造语境,有利于拓宽教学方向,增强“教”的责任,提升“学”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更有利于理解和接受英语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 ,即语言环境 ,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也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 ,包括时间、空间、语言交际参与者和语言活动的目的等等。根据交际的原则 ,语言交际必须切合语言环境。语言活动离开了语境 ,就无法进行 ,词语脱离了语境 ,其词义就无法理解。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正如这两句英语名言所说的“Nocontext,notext”、“Youknowawordbythecompanyitkeeps”。由此可见 ,语境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随着语用学科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语言家意识到了语境的重…  相似文献   

4.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词汇的掌握和学习也离不开语境。本以英语单词“heart”为例,从词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社会化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两种,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是指语句内部的语言自身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或者前后语。言外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时间、场合、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辅助交际手段(表情、手势、姿态等等),即通常所说的情景语境。如“峨眉山月半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实现,因此可以说,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什么是语境?在通常的情况下,语言学者将“语言环境”和“言语环境”统称为语境。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任务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语境为铺垫、以任务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语境里,培养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运用任务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即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境,即语言环境。释词解句,丝毫离不开语言环境,必须因文释词,就文解句,“自能”读书。  相似文献   

9.
张鹄 《湖南教育》2002,(16):46-47
什么叫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时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实际情境,亦称“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狭义语境又叫“小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头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语境又叫“大语境”,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语境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交际者的身份、职业、年龄、教养、思想和心境等。客观因素指交际时的特定时间、地点和场合。语境的理论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的观点。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两种,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是指语句内部的语言自身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或者前后语。言外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时间、场合、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辅助交际手段(表情、手势、姿态等等)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语境。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阿Q正传》)“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三个句子中的“扔”、“入”、“排”所处的语境。结合语境才能恰当、准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义、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运用和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这一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辞海》增补本中是这样解释的: 〔语境〕即“语言环境”。①说话的现实情境,即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一般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听读对象,作者心境,语句的上下文等项因素。为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②专指一个语言成素出现的“上下文”。(着重号是本文作者加的) 本文中的“语境”用的是第一种涵义。在正式阐述制约语言运用的基本因素之前,有必要澄清关于“修辞”的概念。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修辞”知识和“修辞格”实际上成了同义语。这些知识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注意概念的本身,而不把它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观察、分析,这些知识就是静态的、僵化的,修辞的  相似文献   

12.
解释词义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词义的确定依赖于语境,训诂方法称之为“观境为训”。语境一般指被释同所处的上下文,即内部语境,但有时文章本身的语言条件不足以体现词的具体意义.或不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借用其外部语境便不失为便捷之计:所谓外部语境,即被释词在古代其他典籍或诗文中所处的相应的语言环境。前人的训诂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语境与阅读语境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伦敦功能学派代表费斯(J.R.Firth)在采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rown&Yule(1983)将语境定义为“语言使用环境”。在具体情况下,凡是对话语意思产生影响的各种语言成分的前后逻辑联系,以及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都称为语境。从宏观上看,语境可以是语言环境,即出于一个词、一个短语、乃至更长的话语、语篇前后的内容;也可以是非语言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物质环境。这里所说的语言语境亦称言内语境、侠义语境或显性语境;非语言语境亦称言外语境、广义语境或隐性…  相似文献   

14.
木易 《云南教育》2001,(14):25-26
汉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流派纷呈,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却为诸家接受,成为共同遵循的原则。语境识字,既是识字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识字的科学方法,是识字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语境识字的内涵是“四个结合”   “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结吸收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这一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实际的识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把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概括为“四个结合”,即“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  相似文献   

15.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我们说话的现实情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语境可以是语言要素出现的上下文,也可以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是人们进行语言表达活动的依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词汇教学融入到语境学习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独立的词汇有意义、有生命力,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陈玉驹 《新高考》2007,(Z1):11-1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文中”义,即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把握语境是关键所在。结合“语境”做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其基本原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  相似文献   

17.
语境即语言运用的环境,它和读写听说等日常语言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体察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灵活通用语言,可有效提高语言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一、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人们称“现实的语言环境”为“内部环境”称“广义的语言环境”为“外部环境”。要彻底理解语名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例如:《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庭原因?不是,文章的片尾都否定了这一点。是同事或工作的原…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会影响交际双方的表达与理解。语言表达常需借助语境,而语言的理解更需借助语境,语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语言环境(linguictic 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 or context of situation)。本试图从时间、地点、人物和社会化等几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诗、词、曲”在形式上虽比较简练,但其内容是高度凝炼的,内涵有时又是较隐蔽的。因此解题时须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才能少出问题。1.分析内容必须考虑“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内、外之分。内语境:上下文。这是语言本身所构成的条件,对语义、内容起着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