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阐述培养新农村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成都市1 960名新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居民体育意识略有改善,但对体育生活功能的认识存在不足;体育生活方式呈现简单性、自发性、松散性特点;缺少相应的场地设施。指出,新农村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从观念、管理、风尚、制度等方面努力改进,促使新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都发生了改变,体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也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涉及到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三方面。本文通过对系统构建小康社会我国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让人们由以前自发的体育生活状态过渡到小康社会的高目标、有序性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苏北小城镇居民体育与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消费在我省苏北小城镇居民除日常生活消费以外的消费中比例较小,体育运动在我省苏北小城镇居民的余暇活动比重小。人们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和体育行为影响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视野中的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乡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利于居民积极体育行为的发生;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资本、延长生命、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捷径.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康社会视角中的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镇与乡居住地居民体育价值观存在差异,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乡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利于居民积极体育行为的发生;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资本、延长生命、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捷径.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经济因子进行研究,将对进一步满足苏锡常地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需求,促使小城镇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实施城镇居民全民健身战略提供决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城市居民的现实生活相融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体育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进入城市居民生活领域。从最简单的健身运动发展到休闲娱乐,从休闲娱乐又进一步发展到体育旅游,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一种时尚。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并从体育对城市居民余暇生活、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来阐述城市体育与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体育旅游是城市体育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能缓解工作、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能丰富居民的余暇生活,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居民体育行为方式特征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视角,运用历史文献法、逻辑法,阐释社会转型内涵并描述转型时期居民体育行为方式特征。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由生存型、消除疲劳型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转化、生活需求层次提高,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多元,体育已成为社会成员休闲的主要选择之一,体育行为方式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家庭体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逐渐成为家庭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作为家庭成员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以它能够使人们获得许多独特的体验与需要而备受关注。因此,对家庭体育模式构成要素、环境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提高政府部门体育政策的宏观决策水平,加快家庭体育模式形成,引导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代体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必然性,指出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居民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倡导体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是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人们健康的价值观念进而通过体育运动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步、人类健康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论述了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终身体育是促进人类健康最有效的办法,这一新的体育思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在上述的研究的基础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形成人们终身体育的关键,而经常化、组织化、娱乐与健身一体化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社会上层,当部分人纷纷营建豪宅美第、奢侈浪费渐成风气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甘愿选择陋室而居,构成唐代特有的陋室文化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人在陋室,心系天下是部分唐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陋室又是部分唐人博取声名、完善自我的一个载体;同时它也是唐代法令制度的产物,是唐代中后期社会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特尔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化社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避开管理、行政路线,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反映体育生活化本质的指标入手,提出两个特色指标"体育家庭"和"体育骨干";共进行专家问卷法3轮,最终构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集,其中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锻炼人群行为与态度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与体育家庭等;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设施及经费的社会化、居民锻炼的行为与效果、体育家庭健身特征等;2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有3个以上社区体育居民自治组织、有民间体育社团、辖区内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80%以上等。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推广、评价体育生活化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有规律的健身行为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之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处于完美状态。运用量表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毛南族居民为研究对象,再次探讨在人类行为限制模型框架下探讨少数民族健身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与提高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认为,位于健身不同阶段的居民拥有不同生命质量的得分,健身行为越有规律,健康水平越高,生命质量也越高;人类健身行为改变和相对较高生命质量的形成过程存在"第一阶段困境"和"第二阶段惰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由于一部分师范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着重论述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和谐社会视野下社区体育开展太极拳运动的背景、优势等几方面进行剖析,论述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出,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太极拳运动是符合社区体育特点的,具有很强的优势,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立足于体育作为重大影响力的时间、无限增加潜力的产业、亲和社会沟通人际的媒介以及作为现代人积极体认和实践的生活方式,阐述了当下世界各级各类城市在利用体育来促进城市发展上,主要追求九个方面实际效用:1.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2.重塑城市形象;3.促进城市再生;4.带动城市转型;5.打造旅游目的地;6.促进城市体育产业集群或功能区的形成与发展;7.增加就业;8.吸引投资和人才;9.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8.
我市居民体育生活日趋丰富,对健身体育表现了极大热情。本文通过对我市部分人口体育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并提出建议,对今后镇江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平原》这部长篇中,通过对高中毕业生端方和下乡知青吴蔓玲等人物形象的描写,呈现出文革末期乡村生活的原始形态,展示了普通农民在那个罪恶膨胀的岁月里在肉体与心灵上所承受的戕害与摧残,对流行的极左的政治思潮与各种陈腐的封建意识给予了辛辣的讽嘲和坚决的批判,并从非理性的原始生命力的张扬中,绽放出人性的自由与尊严。从而,在由历史与生命所建构的双层空间中昭示人们难以突围的生存悲剧与命运悲剧,体现出作家对农民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道德成本初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必须诉诸个体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始终存在相应的成本付出,这是道德行为的本质规定。基于这一本质规定,道德缺位的行为并不能免除其道德成本,相反,还须付出额外的巨大道德成本。因此,在主体间性的实际生活中,不论个人还是社会组织或者政府,其行为实现最低道德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自觉追求道德作为。道德作为的自觉,不仅要求个体具备理性能力,更需要社会予以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