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三一轮复习课《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设计"课前尝试,熟悉基本模型""要点梳理,回归命题本原""题型梳理,回归试题模型""典例剖析,命题视角研题"四个环节,与学生合作选题、编题、解题,并让学生明晰试题的来源及基本模型,以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从命题的视角进行习题教学需要注意培养抽象建模的意识,重视命题思路的剖析,创设命题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从思维定势谈两道试题的解答思路 2010年安徽文综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和一线教师对22题提出异议,或认为该题“命题不严谨,设问不合理,给出的参考答案有偏差”(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何昌胜《安徽卷第22题小议》),或提出“是史实错误,还是逻辑混乱”的质疑(见《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7期夏东平《是史实错误,还是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试题虽然难度较大,但还是获得一致好评,而且,有关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如赵士祥《历史开放性试题研究》,税光华《以全球史观看西方崛起的原因——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第41题赏析》,任世江(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第41题的立意及对教学的启示》,陈畅《高考命题韵封闭与开放——台湾指考命题开放性借鉴》),着重...  相似文献   

4.
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第28题立意高远,视野宏大,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与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对此题的命题路径、价值立意进行探讨,从更广阔的角度挖掘试题蕴含的价值,明晰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渗透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任务,培育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一、张弛有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梯度、广度、温度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题第28题是命题者的精心构思之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通过材料进行梯度设问,提供多种观点给学生以更自由的思考和阐释空间,综合考查学生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问指向明确,体现梯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周健  姜爱智 《广西教育》2013,(40):41-42
综观今年全国高考广西历史试题,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稳中求变,命题风格体现过渡性;能力至上,命题立意彰显时代性。一、稳中求变,命题风格体现过渡性(一)从试题的整体难度来看,今年的试题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试题的区分度较为明显今年全国高考广西历史试题体现出了明显的区分度,大部分试题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主。如选择题第13题考查"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试题对考生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选择题第2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西洋宪章》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首创性贡献,首次提出了"消除世界贫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经常根据《考试大纲》、教材并参考有关资料为学生设计单元检测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谈谈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单元检测题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检测题设计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各类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编写《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单元检测题必须体现《课程  相似文献   

7.
郭福华 《考试》2011,(8):42-44
2011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第27题是一道典型的历史探究题,其在综合探讨学习内容的考察方面,做了一次新的尝试。本期的《一道2011年历史探究题的启示》将对其深入分析,分析此类题型的命题特点,明确解题关键点,简释思维过程。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认识试题特点,探究命题规律,今后碰到不会发怵。本期地理主打2011年高考专题,分别是地球运动专题、大气专题、农业区位专题。通过对真题的分析,突出答题时的易错点和难点,并给考生提供相应的复习方法。本期政治结合高三学生复习进度,侧重对《经济生活》知识中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与训练。并通过2011年高考政治安徽卷第38题的剖析,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考纲要求,抓住考点。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高考试题,历史地图和图像史料类型试题不断涌现,这类图史互证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式对传统历史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今年全国新课标I卷和II卷第41题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学生释读历史地图或者图像信息的能力,提炼出有效信息后,分析其成因或者影响。这两道题答案和解析可参见王生《教学应打破“成规”——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1题的启示》(《历史教学》(上半月)2013年第7期)一文,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离不开做题,但有的学生平时做了大量的题,似曾相识的题在考试中学生解答的结果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试题的选择杂乱无章,没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二是缺乏对试题的深入研究和改编,所以学生往往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其解题能力、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试题的有效性取决于试题的命制,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选题、改题、编题"的方式进行数学命题的命制.通过对试题的提出、改造和解决,引导"再发现",在改造命题的过  相似文献   

10.
从第44题看开放性试题●孙双武1997年历史高考第44题(以下简称第44题)是自1989年历史高考命题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来成功经验的汇集,也是高考命题工作继续以能力为核心,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总体战略付诸实践的飞跃。诸如第44题之类的试题一般被称为...  相似文献   

11.
满学英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应严格把关》(《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3期)一文针对田占军老师《由学生命题、阅卷、讲课所想到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中学生出的试题做了纠正,指出在元代已烧制出青花瓷。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有必要再次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一、文科综合科目试题的命题模式1 998年、1 999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的《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以下简称“保送生测试题”)中 ,尽管绝大多数试题采用“文理综合”形式 ,但手法新颖 ,匠心独运 ,令人耳目一新 ,且试题本身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文科综合科目试题的命题模式由此初见端倪。从试题设计命制的角度观之 ,命题模式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 )全综合类试题。即试题设计命制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地交叉渗透、综合在一道试题或一个题问之中 ,试题的切入点和题问不侧重、不倾…  相似文献   

13.
王明富 《教师》2014,(1):60-60
正自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常态模式,从2008年以来的江苏及其他省区的历史高考试题结构和内容来看,几乎是呈现出"没有史料无以成题"的命题趋势。这对于改变传统课堂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的不良倾向大有裨益,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体验。笔者作为镇江市实验课题《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根据对本校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刊载了余闻老师的长文《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语文试题分析》。该文对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要点、命题意图、能力层级、解题思路等进行了逐题分析,持论精辟独到,分析中肯,令人佩服。但其对于第5题(语病题)B 项的分析,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历史地图作为命题素材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不仅要分析历史地图试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更应反思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地理素养培养的现状。本文以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I第41题为例,谈谈加强中学生历史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第41题原题及参考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第27题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原创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现对这道试题的命题特色、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对这道试题的典型解法和失分原因进行归纳,供复习教学和试题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占军老师《由学生命题、阅卷、讲课所想到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一文中有学生命制的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中,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为"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此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要求做了重大调整:"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突出学生"问题意识"的考查,并在当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尤其通过第41 (42题)的命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10期聂幼犁教授《命题切忌“想当然”》一文,感慨颇多。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命题工作自当慎之又慎;对“想当然”类试题,我们中学教师也应明辨是非,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20.
综观2006~2007年的各套高考历史试题(含历史单科试题和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史已对试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这两年的历史试卷中出现了一批有别于政治史试题、经济史试题、文化史试题的社会史试题。在这一新类型题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06年历史上海卷的《贝弗里奇报告》题(第10题)和历史广东卷的英国工厂法条例与《济贫法》修正案题(第28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