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已成为中国农村一种新的农地制度要求。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将分析出现的这些问题及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出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探讨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农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夏星火》2008,(12):26-27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金融改革看作是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给予很高的重视。全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土地金融的试点创造了条件。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土地流转已成为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稳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己初步具备了发展农地金融的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仍然处于最初级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阻碍和弊端。本文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再认真剖析出土地流转困境和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印度和1970年前的日本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对土地的集中设定一定的上限。1970年后的日本,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对农地法的修改,取消了拥有土地的上限,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要加快农地流转,努力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要坚持耕地保护政策不动摇,要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转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建设已经逐步蔓延到我国农村,为了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合理被利用。主要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出分析,意在详细论述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问题从而能够得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使得我国的土地管理力度有所提升,能够强化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 《科教文汇》2008,(29):199-200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关注的焦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如何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农业生产,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应该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WTO框架下,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污染问题,使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以铁岭市为例,意在分析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部分主要原因,研究环境污染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土地规模经营对环境整治工作的影响,努力寻求突破口,着力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寻求一条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家庭承包责任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主要是:土地零散分割、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小而全"家庭经营结构与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土地流转在搞活土地、劳力资源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效果显著。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实现,家庭承包责任制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建设中,我国始终在对农村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当前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依靠土地种植,所以不断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的生产建设。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于经济发展政策也具有了进一步的调整,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农村的土地改革方面,集体土地的登记与发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全面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叙述,希望采取有效的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渝红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09,31(2):310-316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从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实行了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加快步伐达小康的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商品.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好处很多.即用经济手段促使农民少占耕地,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改变人均占有耕地、分散经营的弊端,形成规模经营等.各地应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4.
蒋和平 《华夏星火》2014,(10):10-10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然而通过对江苏省、四川省、重庆市和河南省等省市的10余个县区市实地调研分析后发现,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虽然发展形式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效益低下.一是规模经营效益普遍偏低.土地租赁、劳动力和农资成本居高不下,农业产业链不健全,附加价值较少等因素使得规模经营效益低下.二是规模经营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一些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和现代企业逐渐进入农业领域,使得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但从受教育水平、新观念新技术的接受、市场意识等方面来看,总体素质还不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向全国农村提出了新一轮的土地改革,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土地实施集约化管理,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地也不断套所土地流转的模式并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土地流转的试点,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是眼下时值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力量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冲击,出口的锐减、投资的回缩都反映出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完成土地流转的任务就值得深思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从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正大力提倡保护耕地,促进土地的增收,加强土地流转。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国家需要,并保证了农民收入。促使家庭农场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家庭农场作为目前重点培育及发展的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对于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率以及提升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如何建立适合的家庭农场模式,如何使家庭农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国营农场的邢茂海,与地方农户从全作为个案,由点及面的进行实地走访和跟踪调查,力求探寻家庭农场的最适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新常态下,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务农意识减弱,我国农业面临"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015  相似文献   

19.
WTO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龙 《预测》2002,21(5):78-80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找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结合WTO《农业协议》及我国农业资源变化趋势和中国人口实际,提出逐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及区别对待;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指导;采取灵活的土地承包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等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可能是抑制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本文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年龄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比率约为30%,且租入率与租出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偏低,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土地流转;青年和中年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家庭土地流转概率显著增大,前者倾向于租出农地,而后者倾向于租入农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年龄段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决定农地如何流转的根源。政策含义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降低老龄人口对农地的依赖程度;为非农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增强农地流转意愿;为农地租入家庭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增强农地租入意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