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瑞 《教育探索》2005,(10):72-73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必须关注人的问题,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探讨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基本问题,从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的中小学德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成为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它关系到未来教育的成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为了顺应课程改革以及德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德育课程回归主体的生活世界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傅岩 《班主任》2002,(4):3-6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程改革阶段。课程体系的根本性改革,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课程改革对加强中小学德育所起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6.
楼汉葳 《文教资料》2014,(22):92-93
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教育层面,而应该在获得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道德意志,渗透其道德行为,从他律到自律,最后内化为自然的德性。有效的德育应该回归实践层面,实行“生活德育”。生活才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变,要进行德育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强调创设多种情境,唤起和积累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普遍强调道德教育的改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中不乏有德育课程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提法,本文首先对校本课程做了概述,然后论证了进行中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基本过程及几点建议,以期能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归根到底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德育课程又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联系着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笔者对海南省中小学德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10.
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普遍强调道德教育的改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中不乏有德育课程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提法,本文首先对校本课程做了概述,然后论证了进行中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基本过程及几点建议,以期能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要以现代人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互相尊重、平等交往的过程,从而达到我们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原理,它随着人学的研究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必然渗透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自有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全面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新德育课程从以社会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政治为梭心到以学牛的道德生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的《思想政治》4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并陆续开始进行实验。在新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新问题。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式,及时做好角色转型定位,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成为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它关系到未来教育的成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犤1犦。为了顺应课程改革以及德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德育课程回归主体的生活世界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活化德育课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等各方面都要体现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一、课程目标:着眼于促使学生学会生活我国总课程体系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主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目标在于以提高学…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德育就是在肯定、尊重人的自尊和权利基础上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具备有科学的发展观,要关照德育主体,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德育体制和具有服务人的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要注意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人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者认为高校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体现生本理念,真正落实“三个为了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的改革应以教师为本,作者认为,高校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学科专业建设的执行者,学术科研的主持者,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落实者,所以学校各项改革应体现向教师倾斜的精神。高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应树立新型的学生管理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树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为师生积极主动的服务,实现学校内外各种关系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