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有效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罗永学 《甘肃教育》2005,(11):47-47
学具操作会将学生带人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用多种方法把6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3)所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匠和宽各是多少?(4)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由于操作活动更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规律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所以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培养动手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数学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数学学具通过学生操作使用,实质上把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使用学具。为此,笔者谈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支撑他们学习的主要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梁梅 《山东教育》2010,(4):41-41
经验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讲解不如演示,演示不如操作。这是因为学具操作具有独到的优势:一是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可以获得直接经验,亲身参与认识过程中来,切实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动口,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能形成清晰的表象;三是学生能对操作的结果作静态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学生人人操作,动的面广,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舒桂梅 《新疆教育》2012,(16):226-22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上,并日益显示其积极作用。本文欲就如何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以及有关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载体——学具。就如一个出色的导演如果没有出色的主角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具是很难制作出震撼人心的影片,同样一个有名的教师如果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学具,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参与实践,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教师的引导无向.学生的探究无序。因此学生的探究怎么也离不开探究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合理使用学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使用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合理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而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要利用学生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深刻体验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实物,选择恰当的教具、学具探求知识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而数学则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显然,学生的认识特点与数学的特质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学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合理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然而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学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具的操作往往是为操作而操作,为应用而应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控制,对学生操作学具的方法教师缺乏指导,使学具成了名符其实的摆花架子的装饰品,结果通常是耗时多而收获少。本文中,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学具操作“四不当”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7):83-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发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为例,探究学具操作对培养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喜动不喜静 ,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 ,把某些数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中的各种学具就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他们就会以最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2 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感知 ,进而得到深刻的理解  在操作中 ,学具具有直观性 ,加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能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要点 ,理解知识的内涵。如我在教“角的度量”这一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时 ,我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特征.而数学知识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为解决这一矛盾。学具操作便成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与途径。众所周知.学具操作是学生通过有序的一系列操作.并对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操作的结果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从中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数学学习需要确定的思考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操作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庄章溪 《考试周刊》2013,(22):84-84
<正>经常看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拿着一个学具盒,在这个学具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学具,有小木棒、彩色图片、塑料板等,别看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运用这些学具,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1.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是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认识,形成知识表象,在操作中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部颁《小学学具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使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玩”、“做”中学习.有利于实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