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坐上,先驱者被人们称为革命家的屈指可数;张治中却以“和平将军”的美称与“和平老人”邵力子同被誉为和平园地的双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张治中,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而又传奇的色彩。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在蒋介石足下效力二十五年。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和信任;但同时他又长期与共产党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关系,得到共产党的好感和赞许。他既是中共的对立者,又是中共的同情者,既对蒋介石竭尽忠诚,又对共产党诺守信义。他本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新疆和平解放40周年。1949年9月25日和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先后通电起义,与广州国民党反动政府断绝关系,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从而促使新疆获得了和平解放。 新疆之所以能够走上和平解放的道路,并且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当然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张治中将军所起的作用则是促使新疆和平解放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此间题作一概述。 张治中奠定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 张治中是著名的国民党民主派,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忠实执行者,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早在大革命时期,他曾向周恩来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要求,因他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3.
三区革命爆发后,蒋介石授权张治中全权处理。入新后,他秉承自己一贯的政治主张,奉行亲苏联共政策,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稳定,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保全新疆,保障和平,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颇具前瞻性的“和平交代”,并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起义。解放后,又不辞辛苦,亲临新疆,帮助和指导广大起义官兵进行思想改造。张治中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和解放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治中虽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能却一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坚持国共合作是他一生的主要政治主张。无论政治形势多私险恶,他都能一本所信并努力地去实践,自皖南事变后开始介入国共和谈起,后又积极参加了重庆谈判,整军谈判和北平和谈,从而留下了“三到延安”的历史佳话,他的这种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诚意和努力,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5.
一张治中先生原名本尧,字文白,1890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洪家疃村的一个农民兼手工业家庭。张治中先生是国民党杰出将领,著名的爱国者,是同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早年追随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来同情共产党,极力主张国共携手,共同建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抗日战争期间,对国共合作起过积极作用。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6.
《张治中回忆录》是张治中在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它由张治中和余湛邦共同撰写,三易其稿,历时十年而成,不仅详细记述了张治中过去六十年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种种活动,生动地展现了他为国为民而奋斗的一生,而且还保留了丰富的原始档案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学术界深入研究张治中的各种思想、抗战初期湖南的社会状况、新疆的和平解放、国共关系的发展以及两次淞沪抗战等有要作用。但同时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 9月新疆三区民族军向国民党发动大规模进攻。张治中奉命调查解决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少数民族革命暴动问题 ,他遵循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民族主义原则 ,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  相似文献   

8.
认同“九二共识”、主张两岸和平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展开对大陆的“和平之旅”?透视近期两岸关系的变幻,分析连战“登陆”前后的言和行,不难解读这位年近古稀的政治家此时展开“和平之旅”的政治智慧和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新疆三区民族军用国民党发动规模进攻,张治中奉命调查解决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少数民族革命暴动问题,他遵循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民族主义原则,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治中虽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却能一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坚持国共合作是他一生的主要政治主张.无论政治形势多么险恶,他都能一本所信并努力地去实践.自皖南事变后开始介入国共和谈起,后又积极参加了重庆谈判、整军谈判和北平和谈,从而留下了"三到延安"的历史佳话.他的这种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诚意和努力,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11.
张治中作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在主政新疆期间主张亲苏联共、民族平等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新疆局势,促进了新疆和平解放。张治中在新疆主政,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人文精神,其高尚情操值得后人学习。但是,张治中主政新疆期间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一些失误。正确总结张治中主政新疆的经验教训,对贯彻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疆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抗战胜利到冯玉祥逝世,是其一生多变的政治思想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转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丢掉和平建国幻想,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后又抛弃在美国支持下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响应“五一”号召,最后逝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道路上。冯玉祥在这一期间政治思想的演变,是那些身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又摇摆于反动势力与进步阵营之间,最终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人,在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对决将见分晓的前夜,所表现的政治行为的一个较完整的摹本。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与其他左翼文化团体共同兴起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社联既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产物,又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主体。社联“马列主义的大众化”呈现出具备高度自觉、以对象为中心的特质,其大众化实践在青年读书指导和工农教育工作中的展开,具有与国民党争夺青年的政治指向。由于遭受国民党疯狂的文化“围剿”,社联意识到“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张力并自觉进行能力建构。以《社联盟报》为重点考察其“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理论和实践,对于深化社联研究,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勃兰特思维”与善良教育20世纪独特的政治背景造就了德国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维力·勃兰特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1969年他当选为联邦总理,对内实行改革,对外推行和平。1970年12月,他访问波兰时曾跪在犹太纪念碑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被无辜屠杀的犹太人致歉。他的“德国发展的基石是追求和平”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勃兰特思维”。为表彰他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197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思维”给德国带来了昌明的政治文化,引发社会各界深刻地反思过去的历史,使得德国战后经济得以腾飞,国家得以统一。德国的教育界也从中汲取了大量…  相似文献   

15.
连战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迈出了“历史的第一步”。这是台湾民心民意所推动,岛内政治生态所激发,也是大陆政策所召唤。陈水扁在连、宋的“投石之旅”之后,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也迈出他和民进党“历史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他者”的故事,也可以是“我自己”的故事,即我对历史的认识。沈为慧老师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认识:从和平的视角、以追求和平、民主为立意选用“史料”、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1946年旧政协会议上,黄炎培在国计民生、政治体制、政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体现了他追求进步和民主的政治理念。政协决议虽然达成,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实施这些决议。黄炎培依旧致力于和平民主建国,反对国民党的内战。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的这段历史跌宕起伏,军事和政治相伴而行.在对西藏和平解放这段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以军事为主线或军事和政治并存的框架,不易突出“和平”性质;由昌都战役后直接过渡到《十七条协议》,也容易让人们错误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直接原因,从而出现“战争”与“和平”矛盾的思想困惑.其实,完整地看昌都战役爆发和《十七条协...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国民党内随即产生四派意见:何应钦主张为叶挺另编一新四军;白崇禧主张取消新四军番号;徐永昌主张政治上与中共全面破裂;王世杰、张治中、贺耀祖等则力主缓和。蒋介石采纳了白崇禧的意见。国共在尖锐对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共两党经历了军事政治对峙和开始走向第三次合作与和平统一阶段。前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单纯依靠武力和以武力为主,辅之以和平争取两个时期;国民党采取以军事为主和“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两个时期。后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国民党虽仍坚持与大陆对抗,并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也逐步提出一些放宽两岸交往限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