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师的文化使命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得以普遍发展,主要聚焦于文化使命的定义、教师的文化角色定位、教师的文化使命功能、教师的文化使命内容以及教师的文化使命实现路径等五个方面展开探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上述五方面的研究内容中以及研究方法上还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本文就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面向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特点、转变方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盼 《考试周刊》2011,(75):41-42
中西方英雄主义作为一种应世出现的文化现象,对本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它们相似,但作为文化精神,它们代表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想。为了进一步区别两者的不同,以及了解二者在本国的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具体说明。由此得知,尽管中西方英雄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人们的心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有着自己的特色,包括中国德育的泛意义,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社会本位的价值基点,社会和谐的德育目标,关注德育内容的德育倾向,德育的首要价值是正义,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体系。对中国德育自身特点的认识,既是中国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德育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形而上的“魂”和形而下的“体”两个方面。科学教育要传递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文化人,这也是科学教师的文化使命所在。然而,在现实当中,由于教师在知识、能力与观念、教学行为和教育科研上的欠缺,导致其文化使命不彰。实现教师的科学文化使命,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科学文化观,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改进科学教学方法,注重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实践是中国德育理论的外显,中国德育理论决定了中国德育实践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中国德育基本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个体学习善而向善、实践道德而趋近道德是中国德育的核心假设;个体从自我层面向群体、社会的道德扩展,是中国德育中个体的成长路径;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有道德示范的责任,是中国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崇尚整体协调一致的德育,倾向于主导价值观,是中国德育价值体系的基本特点。这几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德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本质即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机构.通过从文化视角探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阐述图书馆在文化强国视角下,承担的文化使命及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教师使命是教师对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认定,以及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当职业仅成为生存工具时,教师将处于精神虚无与使命缺位状态,他们丢失了知识、真理的身份象征,丧失了批判精神,且陷入功利化、庸俗化和冷漠化的泥淖,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教师捍卫使命、重塑形象的基本内容包括:守护育人使命,重塑教师幸福、阳光形象;守护文化使命,重塑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守护道德使命,重塑教师精神形象;守护能力使命,重塑教师学习形象。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使命是教师对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认定,以及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当职业仅成为生存工具时,教师将处于精神虚无与使命缺位状态,他们丢失了知识、真理的身份象征,丧失了批判精神,且陷入功利化、庸俗化和冷漠化的泥淖,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教师捍卫使命、重塑形象的基本内容包括:守护育人使命,重塑教师幸福、阳光形象;守护文化使命,重塑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守护道德使命,重塑教师精神形象;守护能力使命,重塑教师学习形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化知识型的到来敦促人们将目光投向生活中的知识,乡土知识就是其中之一。乡土知识是在特定的农耕文化背景下,由当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积淀而成的智慧总和,是一种非正式的、局部合法的知识。乡土知识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可以促进儿童"文化之根"的归属认同,促使教师深度体认文化、理解课程,规约与教化村民,建立一个尊重乡土知识的文化氛围。乡村教师具有公共知识分子的重要身份,理应承担乡土知识守护者、践履者、传播者、革新者的角色,并从立法、立心、力行三个维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德育比较中存在浪漫化和妖魔化两种倾向,与之并存的还有对中西方德育范式的严重误解。对中国德育范式的妖魔化,是德育研究中贬低中国德育范式的重要原因。中国德育范式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被涂上泛政治化、学生不自由等标签,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在对西方德育范式的浪漫化背后,西方德育范式的现实实践也存在重大问题与缺陷,特别是严重的校园暴力和忽视德育内容等。德育比较需要客观,并需要关注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西方体育文化占有主流位置,而中国体育文化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与空间.文章从多个角度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深入研究体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其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时刻,道德主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道德、以什么样的思路创新道德,成了道德自觉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弄清楚道德自觉的内涵以及如何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自觉成为当代德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高等学校的教师只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章从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出发,阐述了高等学校实施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意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人就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生活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传统德育远离生活,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缺乏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要走出这种困境,当代德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保持生命惊奇、坚守生命信仰、关注苦难体验、培养超越精神、走向交往对话以及追求幸福生活,从而使学生逐步改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伯特兰·罗素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55一文,本刊选自罗素《哲学·数学·文学55,刘硕良主编,蓝仁哲等译,漓江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309~318页。此文本为罗素《中国问题》一书的一章内容,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泰悦译本《中国问题》中列为第十一章(1996年12月第1版,第146~156页),题为《中西文明的对比》。由于编者对译文风格的偏爱,而选了蓝仁哲所译,但读者朋友可以将两个译本参照着阅读。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当代高校德育应该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使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德育承担着用文化补充意识形态的历史使命;二是高校德育肩负着校正文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弊端,加强文化自身创造性的历史使命;三是高校德育肩负捍卫中华民族精神“伦理自由”的文化模式的历史使命.上述三个方面的使命为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具有化选择与批判、传承与传播、适应与创新的功能,担负着崇高的化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人类进步趋向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