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现实反思与理想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三个方面存在不足:公共意识淡泊,退避公共文化而专注学科教学技术;精神倦怠,习惯世俗生活;屈从权威,缺乏社会批判意识.为重建其知识分子身份,教师应该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拥有公共情怀,引领社会文明;为理想而生活,追求精神独立;代表社会良知,参与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精神的内涵可理解成:为师者的"爱",为学者的"自由",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而如今,大学教师却由于受到物化世界的遮蔽、世俗权力的挤压、自我顺从的伤害,导致应有的爱已妥协于工具主义,自由思想逢迎于世俗权力,良知责任蒙蔽于媚俗文化。我们需要让大学教师走出工具主义,唤醒教育爱;消解官本位主义,营造自由生活;尊重高雅情趣,重建知识分子的良知。  相似文献   

3.
付强 《山东教育科研》2013,(23):23-25,30
教师群体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教师职能基础上的社会价值体现,教育活动的使命决定了教师群体具有应然的公共精神,即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在技术理性的宰制下,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角色逐渐被职业分工所消解。在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教师才能在经济时代的价值冲突中,秉持传承人文精神的信念,守护学校这一人文教化的净土。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社会和大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的影响和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道者的角色得到强化和巩固,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却正在淡化,其后果就是教师对社会的批判和引导日渐式微,导致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真实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影响。在整个社会对市场经济神话顶礼膜拜,而人们心灵疏离、盲目忙碌之时,大学教师应该坚定知识分子的信仰和精神,保持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尊严,使自身成为维持社会和大学健康发展,以及良好道德秩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今,我国部分大学教师忘却了自身的角色,忽视本职工作,或一心求权或一味谋利,严重贬损了知识分子的形象。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重新提出并认识自己的职责规定与角色意识,对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一般拥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话语权力。因此,他们只有秉持自身"知识分子"的定位,通过加强专业探求、培育师德情操和怀抱普世情怀,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角色要求,才能重新回归其本身所应有的"知识分子"角色,切实发挥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南作家阎真通过其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表达了自己对转型期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和忧虑。具有社会良知,拥有公共关怀,保持独立的批判性,坚守“边缘人”的精神立场是知识分子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品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努力也难逃在市场化、世俗化大潮中迷失与沉沦的命运。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古代的杰出儒者有着强烈的知识分子精神,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至今日,物质主义的盛行及工具理性的强力统治,再加上日趋细密的专业分工,教师群体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所增进的同时,精神的维度却日益萎靡。对此,人们不得不问:在当今时代,教师是否应当重塑和能否重塑曾有的知识分子精神,为天地立心?专业化的进程是否必然地消解教师的知识分子精神?知识分子精神和专业化发展,这二者之间是否能建立起双赢的关系?此为本文欲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嘉 《教育文化论坛》2011,3(4):136-136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社会和大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的影响和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道者的角色得到强化和巩固,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却正在淡化,其后果就是教师对社会的批判和引导日渐式微,导致大学教育教学活  相似文献   

10.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实践性、教育功能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阶级属性.然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界群体迷失导致责任缺位,表现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脱离人民大众实际,追逐学术名利,公共领域言论缺失.事实上,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勇于为民众伸张正义,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价值的传递者与创造者.社会良知是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知识分子论的视角研究教师的社会良知,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社会的批判者、阐释者、业余者、专家等多重身份统一.  相似文献   

12.
《青海教育》2015,(4):4-5
(2015年3月27日)一、要牢牢守住党的纪律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教育系统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知识分子历来是集责任感、良知和忠于事业的一个群体,他们思想活跃,爱岗敬业,是社会的脊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5,(4):20-22
阎真的新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以高校为背景,以主人公聂致远从读大学到工作评上教授这一段经历展开情节。阎真敏锐洞察了当今高校教育及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生动刻画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困境及其精神失衡状态;塑造了以主人公聂致远为代表的有良好自身修养和社会道德良知的理想型知识分子形象,并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分子理想生存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意味着对社会的关注与价值的承担。在社会意识层面上将教师看作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不乏教师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显现,只是伴随着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区隔以及专业主义意识的兴起,才使得教师失去了“社会思想者”的精神气质。要重建教师的知识分子品性,应当从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评价机制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各种改革经历了它的新锐期后矛盾逐渐突出。面对现实,刘醒龙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关注的目光直接投向农村,毫无掩饰地揭示了农村改革中以经济问题为中心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20-125
话剧《驴得水》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描述对象,将故事发生的场域抽象地放置于民国边远山村,在"知识分子理想"的包裹之下活现出一幅曲线救人的图景。当堕落过程被抽丝剥茧地呈现之时,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面目、现实选择及精神困境也便赤裸裸地显影于世。这不仅仅是对某些知识分子的道德批判,更是对为堕落提供"温床"的社会环境辛辣嘲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