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教材分析。探索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本研读,从作品一度创作的角度,走进词曲作者的创作视野;以沈洋、吴雁泽、黎信昌艺术家二度创作的演唱版本为研究个案,把声乐歌唱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特征,通过分析歌唱家自身因素的差异、歌唱声部、发声方法、咬字、乐句划分、歌唱技术、艺术表现力等从而呈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邵竹 《培训与研究》2002,19(4):76-78
绘画艺术中的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围绕特定的题材而创作的在形式上相关的一批作品,它接近于音乐中的变奏,使内心世界的充分表达成为可能。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来自于主体精神的高扬。当然,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也受到社会艺术机制与商业运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4.
作家艺术家们创作作品,其根本目的是要发挥其作品的社会作用,其前提是其作品要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即创作离不开鉴赏;反过来,作家艺术家们也可通过自己的艺术品来“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我们认为,创作与鉴赏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毫无疑问,所以,班主任老师理应是艺术家。艺术家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真性情的人。出自艺术家的真性情,从内心流淌、奔涌而出的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由此,我们也明白了每当我们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为何常常会被作品所蕴涵的特殊精神元素所触动。  相似文献   

6.
谈到艺术创作就离不开情感这个词,艺术情感的完美表达是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从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五个特征,尝试剖析艺术情感与画家个性、风格、情绪以及创作环境、背景时代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艺术情感对创作者的重要作用,它是始终贯穿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象征性绘画认为: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应限于有形的实物,关注点应是“外表”背后的“思想”;创作更为自由,强调艺术家创作时的理念、态度等内在因素的审美意义;观念艺术的介入使绘画的意义表达层次更为丰富,更具内涵性,作品“空间”很好的体现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08,(6):61-61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毫无疑问,所以,班主任老师理应是艺术家。艺术家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真性情的人。出自艺术家的真性情,从内心流淌、奔涌而出的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由此,我们也明白了每当我们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为何常常会被作品中所蕴涵的特殊精神元素所触动。  相似文献   

9.
李楠 《华章》2010,(10)
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从古至今的任何一个堪称伟大的艺术家,包括我们此文准备谈到的李孝萱先生,他们刚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后是不会画画的,他们对艺术可能有过人的智慧和领悟能力,但是到他们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为止,他们留下的那些让后人赞叹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展现的这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并不是这个艺术家在童年拿起画笔就画成那样的,这种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是艺术家以毕生的精力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千锤百炼的结果,虽然这种艺术的风格在这个艺术家早期的作品甚至习作里面便有所体现.因此,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并找出其作品风格的变化和那个时期艺术家本人生存状态的对应关系是充满挑战性并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这将使我们容易弄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创造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在绘画作品中,虽然作为材质的画面只有长宽两个维度,但艺术家在长宽维度上幻化出空间意象,创作出艺术家的空间维度,把形象合理、妥贴安排在画面之中,赋予作品内容以活力,给予作品形象以生命。艺术家观看物理空间,借鉴古人的空间运用,赋予自我的艺术家想象的空间,赐予观者参与的空间。艺术家空间想象的运用有如空间想象本身的变化一样既无穷而又摇曳多姿。好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必定伴随绝妙的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11.
刘岘是新中国第一代木刻艺术家.是鲁迅倡导下的木刻运动的先驱,他一生勤奋创作,直到1990年9月21日溘然长逝。他为我们留下了四千幅左右的木刻作品。在他75年的岁月里能创作出如此多的作品.其对艺术的热爱和勤奋可想而知。翻阅这些美仑美奂的作品.我们不禁疑问,什么给了刘岘孜孜不倦的动力和不倦的创作激情,从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1〕对话的最大特点是主体间性。正如加登纳所说“,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有一种向亲密的人倾诉自己的深切感受或强烈印象的愿望。他把作品的角色、作品的接受者作为在心理上具有亲和性的主体”。〔2〕可见,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是一种主体间的相互交流,艺术家对作品说话,作品对艺术家说话。“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旨在——至少是含蓄地旨在——与别人进行对话。”〔3〕在观察幼儿的绘画创作时,我们发现幼儿通常会根据所给的命题自主选择创作对象,并…  相似文献   

13.
恶搞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正确看待恶搞,首先是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在恶搞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些草根艺术家的艺术潜质,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次就是要正确看待它的存在.恶搞作品是典型的草根艺术,草根和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精英的高雅艺术文化,草根的平民艺术文化.我们不要同化草根艺术,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妨考虑草根文化与精英艺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具体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不同显现方式。这种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人物塑造上;在表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情志抒发上。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典型)和情感类型(意境)能够集中地表现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独特风貌。透过作品的再现与表现来返观艺术家的自身素质和审美心态,可以更多地发现艺术家的精神个体性与作品形象内涵的对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16.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相对于一度创作而言的,是指在演唱表演中表现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增色的表演。在分析米莱拉.弗蕾妮与格莱尼斯.福尔斯两位艺术家塑造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主人公咪咪形象的基础上,论证歌者只有深入分析作品,进行必要的二度创作,才能体会到自由舒展的旋律在形成它独特的浪漫气息和灼热色调风格中的功效,以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并在二度创作中凸显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歌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歌剧是单个声乐作品的综合与升华,凝聚了作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表演、舞台编剧的动态美等,我们作为演唱者要想更好地诠释作品,就要知道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他独有的艺术审美、个性的风格等等特点。本文从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戏剧性、皆大欢喜的结局与普契尼歌剧中音乐的悲剧性、死亡结局这几点进行比较,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在《饥饿艺术家》中所体现的一种观点,即一种艺术的绝望,同时也是卡夫卡个人艺术创作的体验。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一种超前的艺术,不但不被接受者所理解,而且创作主体性也遭受到了侵犯,这一系列的障碍都导致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绝望。也许卡夫卡本身就是一部绝望的作品,当他泪流满面地捧着《饥饿艺术家》时,或许他想到的正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一切归于绝望。  相似文献   

19.
画家的风格主要是他的思想性格,或者说,是他在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既具体表现于作品的艺术形式,即反映在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形成画家创作个性的条件,除了个人的思想性格以外,还有生活阅历、审美趣味、艺术修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艺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课题之一。人工智能在艺术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艺术创作,各种体裁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艺术家",生产出质量优异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作品。但是仔细翻检人工智能艺术的许多成就,我们发现他们首先缺乏的是艺术最必须的主体性,因此既不可能有艺术创作的主体意向性,更不可能有艺术的鉴赏和鉴别能力,它们都是人类艺术家设计、选择、展示的结果。各种关于"后人类艺术"的理论,都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艺术是人类的符号意义能力中最人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