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必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即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其本质是群众态度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3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以及因政府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因此,必须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即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沟通渠道;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充分体现出社会控制机制的运行状态.当前,群体性事件日益突出,已成为危害当地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大因素.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处置对策作了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出现了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态势,这是和当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安定因素甚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是极不稳定的矛盾凸显期,社会的发展不足与公平不足,造就了各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这些都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激增。  相似文献   

4.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转轨社会本身的特点也很容易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产生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与现有罪名的比较适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刑事立法作了相应的完善,希望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刑法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出现一些新特点,并对社会秩序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其发生原因涉及经济,政治、管理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本文你从上述几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剖析,力求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式各样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种不和谐的社会事件,使得整个社会的安定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这就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什么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这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现状又是如何的呢?笔者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即可以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所有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造成了利益格局调整,不同利益群体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并由此发生冲突和对立。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均等,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机遇上处于相对剥夺状态,是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受损者。维权、对社会不公的表达、泄愤情绪的展露等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社会各方面科学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增,各类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建设的突出问题。而底层群体对基层政府信任的缺失,是导致大规模矛盾冲突并走向极端从而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而社会的媒介化框架又将其演化成媒介化事件,故作为权威和主流的传统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分析底层群体对基层政府信任认知的偏差化,以及传统媒体的“不当介入”催生政府信任危机并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由此,本研究拟通过倡导树立传统媒体公共传播理念,扩展深化群体性事件中传媒的功能,以期能够实现底层群体政府信任的再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我国发生了多起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从发生数量、参与主体、发生原因、事件形式来看,都具有较鲜明的特.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因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利益格局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积累,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公务员不能依法行政、勤政爱民、廉洁自律,三是利益诉求渠道缺失。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保定现有十几所高校,各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发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为了维护保定高技和保定社会的稳定以及首都北京的稳定,本文从便于高校预防与处置的视角,把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校外原因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另一类是由校内原因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危害。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和演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只要善于从利益的视角来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从技术角度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扩大和深化,从管制和法律的手段来扩充网络群体性事件诉求的渠道,就可以有效缓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群体性事件具有多发性、多样性、有组织性、复杂性和非政治性等特点,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形成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制度环境;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四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报信息,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日渐增多,从政府根源分析,可归结为政府决策失误、干部作风粗暴、司法不公等.从社会根源分析,社会阶层分化,一部分人手中资源匮乏,利益表达渠道堵塞.而轻罪不罚,依法维权成本过高,社会管治能力低下的现实进一步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根据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动员机制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认识到这种规律与动因,对于有效防治有重要作用.应当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形成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不断呈现,由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方法,理应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其在群体性事件处理中的作用作一些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由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并采取理性的方式处置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暴力、打砸现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反思这些暴力群体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被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应当去研究,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应对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Internet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逐步发展,各种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也呈现愈演愈烈的情势,而这一现象无疑对当今社会稳定、校园和谐、教育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而在此过程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很大,已成为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如何去正确引导和梳理高校群体性事件,使网络舆情能更好地反映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初衷,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笔者发表此文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对执政党执能力的怀疑。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充分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各方面原因,正确看待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媒体因其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向着更为复杂的趋势发展.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出发,就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和引导策略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