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认读10。2.过程与方法:比较大小和组成,引导学生认识10,初步建立数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教材简析]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学目标]1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郾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郾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4郾引导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4.
姜秒 《黑河教育》2014,(2):26-26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学会10的数数、认读和书写等,初步建立数感,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激励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坐得这么端正,老师真高兴。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2.手指游戏我们从手指游戏开始今天的数学课,好吗?这个游戏很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0;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3.通过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教学重点10的意义和10的组成。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计数器、磁性黑板、小棒、花。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复习9的组成(指名学生板演)。2.看卡片读数字:7、2、1、4、6、3、5、8、0、9。3.比较下列数的大小。7与8、9与8。(二)认定目标1.导入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西师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第七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地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P.40~4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2)正确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3)正确理解不等式解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领悟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2)能根据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自然数之后,应该对数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负数,掌握负数对学生认知生活事物有帮助作用。我以生活事例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负数,如海拔的高度与气温。首先通过生活事物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部分负数,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总结,然后推及负数的知识,掌握负数的意义。二、设计理念数学学习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6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1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课前准备:学生走100米大约要多少步、走200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和从哪里到哪里是1000米的实际拍摄录像。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2.这些长度…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简介本内容是在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计量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对计量单位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人民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况且学生们又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人民币已有的经验,教材在这个地方插入此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方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如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二、目标预设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按照一定标准分类。2.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系统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并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3.结合内容开展思维训练,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学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猜一猜,引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古钱币的图片)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师:这些中国的古钱币现在已经不流通。中国现在流通  相似文献   

16.
张敏 《贵州教育》2014,(17):29-3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0页《认识倒数》。目标预设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出倒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抽象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46~48页。【目标预设】1.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借助教具、学具、实物、多媒体让学生形象感知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高于抽象思维,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一、设疑激情1 说学具。(1)师导 :同学们 ,瞧谁来了?(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2)师说 :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 ,还给每个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 ,你认识什么 ,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 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 ,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评析 :进入新知的学习 ,设计新 ,处理活。…  相似文献   

20.
背景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在本册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认识和描述,本单元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研究固体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第二课时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探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